启功评传(精)

启功评传(精)
作者: 赵仁珪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6.80
折扣购买: 启功评传(精)
ISBN: 9787200132892

作者简介

赵仁珪,男,1942年6月生于北京。1978年成为“**”后**批硕士研究生,师从启功先生。1981年硕士毕业后,任教北京师范大学至今。除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外,近十年又致力于启功研究,先后出版有关专著、教材、选集四十余部,论文及各类文章二百余篇。现任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节 早岁已识世事艰 一、幼时孤露 1912年7月26*,启功先生诞生于北京市东城什 锦花园胡同21号。这里是启先生曾祖溥良的宅第,占 地近5000平方米,房屋140间,足见贵族出身的启先 生刚降生时,家境还是很好的。 启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清代皇族后裔,是雍正皇帝 第九代孙。雍正第五子名弘昼,与后来即位的乾隆皇 帝弘历是异母弟兄,但比乾隆晚出生一个时辰。乾隆 即位后,封弘昼为和亲王。 启先生家这支以雍正为**代、和亲王为第二代 往下数,以“永”“绵”“奕”“载”“溥”“毓” “恒”“启”为排序。“永”“绵”“奕”“载”是 根据乾隆恭维太后的诗句“永绵奕载奉慈帏”而来的 ,意为以**、绵长的美好岁月来敬孝慈祥的母亲, 总之都是一些吉祥美好的字眼。而“溥”“毓”“恒 ”“启”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了。雍正这一支传至 第七代有三人,次子名溥良,即启先生曾祖。按清制 ,宗室所封多为武衔,因此溥良被封为奉国将*。但 按清制,爵位累降,溥良若袭此封爵,所领俸禄甚是 微薄,实在难以养家糊口,为了生活,他必须另谋出 路。仍按清制,有爵位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因此, 溥良毅然决然地辞去封爵,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中举 登第入了翰林,先后任礼藩院左侍郎、户部右侍郎、 都察院满右都御史、江苏学政、礼部满尚书、礼部尚 书、察哈尔都统等职,辛亥革命后退居河北易县终老 。 溥良长子毓隆,即启先生祖父,同样也是通过科 举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的,担任过典礼院学士、安徽学 政、四川主考等职。毓隆独子恒同,娶克昌独生女克 连珍为妻,次年诞育一子,即启先生。 启先生家族世系可用下表表示: 启先生外祖家系可上溯至外高祖赛尚阿,外曾祖 是赛尚阿第五子崇纲,崇纲的儿子克昌是启先生的外 祖父。而崇纲有兄名崇熙,曾担任过**伊犁领队大 臣,驻守过**西大门。清同治年间,**民族分裂 者发动暴乱,为了祖国的统一,崇熙全家血洒疆场, 牺牲在伊犁的惠远城。启先生外祖父一支因此成为这 位*嗣的曾伯祖的直接继承人。 虽然启先生系天潢贵胄,但他出生之时,已是辛 亥革命之后,清帝也于当年逊位,中国正从帝制走向 共和。其时**动荡不已,而启先生一家也同样处于 多事之秋。 对启先生家的**个巨大打击是启先生父亲恒同 于1913年7月因肺病去世,时年未满二十岁,启先生 则刚满一周岁。由于恒同是独长子,本来承担着整个 家庭未来生活的所有希望,因此他的突然去世,犹如 家中的顶梁柱崩塌,让家庭陷入一片无望之中。这其 中**望的是启先生的母亲。她在娘家时,父母死得 早,不得不寄居在她三叔家,好不容易盼到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