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房玄龄:贞观第一谋臣名相
ISBN: 9787205101220
赵宁,男,1983年生,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擅长通俗说史,潜心中国古代史通俗化13年。有过在出版社工作的经历,专门策划历史类图书选题,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独到的见解。
一、士族门第 北周大象元年(579)的秋天,北周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城里,有一户世代为官的房姓人家增添了一个男婴。 喜得贵子者名叫房彦谦,是房家七子中最末一个。房彦谦已是三十四岁的中年人,半生为吏,迁来徙往,五年前成的亲,直到今天才有了第一个孩子,一家人格外欢喜。 孩子满月之日,房彦谦怀抱儿子端坐在上房高桌前,诸位兄嫂甥侄都过来问贺。叔父房豹便说:“我们房家一向以诗礼薪传,今天孩子满月了,给他命个什么字为好?” 房彦谦便笑着将怀中孩儿交与夫人,去书案上取过一张纸来。众人见那纸上写了五个字,其中“清渠”与“荫如”已被勾掉,剩下巴掌大的一个“乔”字。原来房彦谦已经想好了,便说:“《说文》上说,乔木‘高而曲也’。《诗经·小雅》有云:‘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就叫乔吧。” 房豹不由得点头应允,众人也都说这个“乔”字命得好。 房家是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房玄龄的曾祖父和祖父在北魏、北齐为官,父亲房彦谦是一位饱学之士,所交往的知交王邵、李纲、柳彧等人,“皆一时知名雅澹之士”。隋代著名文学家薛道衡,也十分敬重房彦谦的为人,经常与他书信往来,每当薛道衡出差外地,只要途经房彦谦处,必然流连数日,洒泪而别。 房彦谦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他虽曾连任北齐和隋朝的地方官吏,但对魏、齐、周、隋之间的长期政治动乱,十分厌倦。所以在隋文帝代周以后,曾想“优游乡曲”,再也不出仕做官。即使被迫接受了隋王朝的任命,也决不阿谀权贵,曾经尖锐地向当时权重一时的宰相高颎和负责宫廷建筑的张衡提出,对吏治要严于管理,对“穷极侈丽”的建筑,要立刻停止,间接地也对隋炀帝的好大喜功,浪费民力提出谏劝。在他出仕的几任地方官期间,对老百姓厚加慰抚,施行善政,以至被当地人民“号为慈父”。房彦谦对隋炀帝的必将覆亡,早有预感,曾对他的朋友说:“主上(指炀帝)性多忌刻,不听意见,唯行苛酷之政。别看现在天下尚安,必有危乱。” 房玄龄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颇传其父遗风。他自小爱好文学,广闻博览,又跟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善诗能文,精通儒家经书,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一位全才。房玄龄无论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道德品质方面,都是封建时代的楷模。他政治上酷肖其父。隋炀帝大业年间,隋王朝还正在兴旺时期,表面上“天下宁晏”,大家都以为“国祚方永”(国运长久),而青年的房玄龄却早看出不可克服的弊端和国家覆亡的征兆。 一天,他对父亲说:隋朝本无功德,只不过欺骗百姓,现在又在皇位方面互相倾夺(指隋炀帝与其兄杨勇、弟杨谅之间的皇位之争),贵族们“竞相淫侈”。这样的王朝终归要矛盾百出,其灭亡是跷足可待的。 房彦谦见小小年纪的儿子竟然有这样一番超人的见识,不禁大为惊奇。 这是一部有关房玄龄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历史底蕴。本书是依据真实的历史创作的,有史可循,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将与房玄龄有关的历史讲述的妙趣横生。读罢此书,相信你会对唐朝建立的经过以及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及贞观之治有全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