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精)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精)
作者: 杰克·威泽弗德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精)
ISBN: 9787229122102

作者简介

杰克·威泽弗德(Jack Weatherford ),著名蒙元史专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学博士,第一位从蒙古成吉思汗大学获得人类学荣誉博士学位的学者。曾为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人类学教授。2013年退休后,正式迁居蒙古,开展对蒙古帝国历史更深入的研究。 其代表作有:《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印度缔造者》《乡根》《野蛮与文明》《金钱简史》。为写作《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一书,作者用18年的时间游历蒙古,并深入研究文献资料。《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一书深深影响并改变了人们对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帝国历史作用的看法,曾被翻译成25种语言。2007年,授予杰克·威泽弗德代表蒙古最高荣誉的“北极星勋章”。

内容简介

1937年,成吉思汗的灵魂遗物——精神之旗—— 从蒙古中部黑尚赫山(the black shankh Mountains)下月亮河畔的佛教寺庙中消失了,在那里 ,虔诚的喇嘛们曾护卫并尊崇它长达几个世纪之久。 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的追随者们在一系列遏制蒙 古文化与宗教的运动中,处死了大约三万蒙古人。军 队掠夺了一座又一座庙宇,枪杀僧侣,侵犯尼姑,毁 坏宗教物品,洗劫藏书室,焚毁经卷,并捣毁庙宇。 据称,有人曾秘密地从尚赫寺抢救出成吉思汗的灵魂 化身——精神之旗,并将其带到首都乌兰巴托保护起 来,但它最终就消失在那里。 数个世纪以来,在风云变幻、绿草繁茂的中亚大 草原上,勇士式的牧人们多半会带一面精神之旗,蒙 古语称之为“苏勒德”(sulde),它是用几绺最好的 种马鬃,扎在一柄长矛刀刃之下的轴上制成的。无论 何时,当他要安营扎寨时,这位勇士都会将那面精神 之旗安置在帐篷入口处,以显示其身份,并将其当作 永恒的护卫者。精神之旗总是飘扬在蒙古人所尊崇的 开阔的“长生天”之下。当绺绺马鬃被草原上徐徐的 微风吹拂和摇曳时,它们就吸纳狂风、上苍和太阳的 力量,旗帜可以把来自大自然的这些力量转移到勇士 身上。吹拂马鬃的狂风激发起勇士的梦想,鼓舞着他 去追寻自己的理想。风中飘扬的马鬃召唤着主人不断 前行,吸引着他离开此地去寻找彼方,去发现新牧场 ,探求新的机遇与事业,创造这个世界上属于他自己 的命运。当勇士死后,他与他的精神之旗将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据说勇士的精神永远留驻在那绺绺马鬃之 中。勇士活着的时候,马鬃旗带给他幸运之神;在他 死后,马鬃旗变成他的灵魂。肉体很快被遗弃在大自 然里,但灵魂却永远活在那绺绺马鬃之中,鼓舞着后 代。 成吉思汗有一面在和平时期使用的由白马鬃制成 的旗帜,还有一面在战时做指引用的由黑马鬃制成的 旗帜。白色旗在早期历史中就已消失,但黑色旗则作 为他的灵魂信物被保存下来。在他去世后的几个世纪 中,蒙古人仍尊崇那留驻有成吉思汗灵魂的黑色旗。 16世纪,他的一位后裔,札纳巴扎尔(zanabazar)喇 嘛,带着为继续飘扬并保护这面旗帜的特殊使命,建 造了一座寺院。经过风霜雪雨,入侵与内战,超过千 计的藏传佛教黄帽派僧侣护卫着这面伟大的旗帜,但 事实最终证明,他们是无法抗拒20世纪的一场场政治 浩劫的。僧侣被屠杀,精神之旗消失。 成吉思汗并未俯首于命运的控制,他成就了自己 。最初,他从自己的马匹身上,连制造一面精神之旗 的马鬃都凑不满,至于说他后来还要追随着这面旗帜 横扫世界,就更令人难以想象了。这位日后将成为成 吉思汗的男孩,是在一个到处是谋杀、绑架和奴役的 充满部族暴力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作为被同部落人 遗弃在草原上、任其自生自灭的被驱逐家族的子孙, 大概在他的整个孩童时期,他遇到的人不过几百,而 且他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从这种残酷的环境中,他所 深刻感受过的全部人类情感,就是欲望、野心和残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杀死了同父异母的 哥哥,被敌对部族俘虏后而遭奴役,后来又成功地逃 走。 在如此恐怖的条件下,这个男孩显示出一种求生 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很少表露出他有一天将成就伟 业的征兆。作为一个孩子,他害怕狗并且易哭。他的 弟弟比他更强壮,并且是个比他更好的射手和摔跤手 ;他的异母哥哥将他呼来唤去,找他麻烦。然而从这 种饥饿、羞辱、绑架和奴役的可怕环境中,他开始了 漫长的夺权之路。在青春期前,他已经确立了一生中 两个最重要的亲缘关系。他与一位稍稍年长的兄弟盟 誓,缔结永恒的友谊,并且互相忠诚;这位稍长的兄 弟是他青年时期最亲密的朋友,但后来却变成了他成 年时期最需要专注对付的敌人。他还找到了他永远爱 恋的女孩,并在后来立她为皇后。在成吉思汗青年时 期练就的对友谊和仇恨的双重能力,持续他整个一生 ,并且确定了他的性格特征。在共享的毛毡下或在家 庭炉边摇曳的火光中所引出的有关爱情以及父亲血缘 关系的苦恼问题,后来又折射到了世界历史更为广阔 的大舞台上。他的个人目标、期望与忧虑吞没了整个 世界。 年复一年,他逐渐击败每一个比他更强大的竞争 者,直到他征服了蒙古草原上的每个部落为止。大多 数伟大的征服者在年届五十的时候,就已经将征战的 事情抛诸身后,而成吉思汗的精神之旗却召唤他远离 故土,去对抗“文明民族”的军队。数个世纪以来, 这些民族曾屡次侵扰并奴役游牧部落。晚年,他追随 着那面精神之旗不断胜利:穿越戈壁、黄河而进入中 华帝国,纵横突厥与波斯(今伊朗)所属的中亚陆地, 并跨越阿富汗山脉深入到印度河流域。P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