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我的大学--遵义师专一九七七级中文班高考四十年纪念文集

我的高考我的大学--遵义师专一九七七级中文班高考四十年纪念文集
作者: 编者:周帆//金泽坤//彭一三
出版社: 西南交大
原售价: 110.00
折扣价: 78.10
折扣购买: 我的高考我的大学--遵义师专一九七七级中文班高考四十年纪念文集
ISBN: 97875643594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我在文化小学念了6年书 。在遵义四中又学了6年:运气不错,两所名牌学校 。两校的教师人才济济,有的来历不凡,有的学贯中 西,有的深刻睿智,有的诲人不倦,当然也就不乏“ 经师”或“人师”了。 1965年我的求学道路戛然而止断了上大学继续念 书的梦想。十多年混迹社会,或打短工,或揽零活, 后来又进了一家小工厂聊以度日,无缘接受老师的训 导,遑论瞻仰经师人师们的迷人风采了。 云开雾散,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鬼使神差” ,我被录取到从未听说过的“贵阳师范学院遵义大专 班”中文科,进了一所名称都看不大懂的学校。幸运 的是这里遇到了一批很好的老师,很优秀的同学。他 们走进了我的生活,走进了我的人生,更扎根在我的 心灵。 学校肇始于清末,有丰富的积淀,名师自然不少 ,出过晏怀新、赵遁康、李道坤、李次乾、黄齐生、 牟贡三、朱穆伯、蹇先艾、付梦秋等大家。几经沉浮 ,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时代来临时,我们惊喜 地发现,数学科尚有翘楚学界的周树农先生掌舵,物 理科有治学严谨的唐智光先生坐镇,化学科有机敏睿 智的孔繁一先生绾纽……各科名师不少,后又陆续调 来了不少教坛高手。我虽然没有机会得到他们教诲, 但是在校园散步,能碰见温和儒雅的周先生悠闲地踱 着方步,个儿高挑的唐先生在篮球场上纵横驰骋,和 颜悦色的孔先生跟学生亲热地打着招呼。那一刻,往 常陈旧灰暗的校舍好像也变得光鲜亮丽,食堂的粗糙 饭菜似乎也不那么难以吞咽了,连凹凸不平的小道也 觉得比较坚实宽阔了。 中文科的名流不少。与其他师范类学校一样,国 人自古看重人文科学尤其是国学,传承到20世纪70年 代,自然集聚了不少博古通今的老师。他们身上的某 种精神总会闪射出光芒,像严冬季节里的暖流;某一 方面的学问总在展示知识的力量,逼迫你在学海里奋 力前行;某种个性总会让你陷入沉思,让你认真地品 味人生——最后又巧妙地汇聚一起,让你惊讶让你服 膺让你震撼,顿生高山仰止之感。英国大教育家纽曼 在其名著《大学的理想》中说过:“任何一门学科的 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获得,可是 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 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都要从师长那里捕捉 ,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郑板桥有 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倒不 一定高处扶摇,但是老干的扶持却是必不可少的。 想不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的是父亲的故交、年过 古稀的刘耕阳(字庚扬)先生。或许是受《陋室铭》 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影响吧,父亲交友 苛刻,刘先生却是常客。父亲经常说刘先生学问很好 ,又精于诗歌书法绘画。每逢先生大驾光临,我必恭 恭敬敬地奉上一杯热茶。可惜的是他们几乎不谈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