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我们的西南联大.生活卷(离乱弦歌)
ISBN: 9787520535632
每届新生入学一两个月 后,工学院院长和各系系主 任都要到新宿舍同工学院的 新生见见面,讲讲话。 我是1943年考入航空系 的。记得那一年的见面会, 院长施嘉炀、机械系主任李 辑祥和电机系主任章名涛、 土木系主任陶葆楷等几位先 生都来了,航空系由助教吴 孝达先生代表,地点是昆中 北院高台上的大教室、昆北 北食堂。 各系介绍情况时,系主 任自然也要为本系“宣传”一 番。我还记得机械系主任讲 到该系毕业生出路时,提到 电工器材厂。其后,电机系 主任在讲话中反驳了几句。 同学们为之粲然。这就是联 大教授间的民主。 工学院的老师们讲话自 然热情洋溢,新生们听了也 很兴奋。但兴奋之余又怎样 ?等到逐渐明白了工学院的 严格要求以及了解到升入二 年级的前提条件之后,不免 觉得迤西会馆的大门有些森 严了。不过,青年人有青年 人的朝气,知难而进;同时 也明白,要拿工学院的毕业 文凭,只有用功,别无他途 。其实,又何止工学院,联 大的各学院、各学系统统如 此,都是马虎不得的。 从一年级开始,便要适 应课堂英语。先生讲课用汉 语,但中间常夹着英语单词 、短句。物理、微积分不用 说了,经济学简要也是如此 。我记得萧魁嘉先生直接说 、直接写demand curve, 而不说“需求曲线”。黑板上 呢,也大多是英文。我的物 理学受教于郑华炽教授,微 积分则是钟开莱先生和许宝 录先生教的。他们的板书全 是英文。 中学毕业进入联大突然 换了一种听课习惯,自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