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孤独六讲/孤独三书
ISBN: 9787559446619
\\\\\\\\\\\\\\\"蒋勋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蒋勋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
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 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明白为何 会在这些热闹滚滚的新闻背后,感觉到孤独的心事,我无 法解释,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 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 我开始尝试以另一种角度解读新闻,不论谁对谁错, 谁是谁非,而是去找寻那一个隐约的声音。 于是我听到了各种年龄、各种角色、各个阶层处于孤 独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当社会上流传着一片暴露个人隐 私的光碟时,我感觉到被观看者内心的孤独感,在那样的 时刻,她会跟谁对话?她有可能跟谁对话?她现在在哪 里?她心里的孤独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旋绕了许 久。 我相信,这里面有属于法律的判断、有属于道德的判 断,而属于法律的归法律,属于道德的归道德;有一个部 分,却是身在文学、美学领域的人所关注的,即重新检 视、聆听这些角色的心事。当我们随着新闻媒体喧哗、对 事件中的角色指指点点时,我们不是在聆听他人的心事, 只是习惯不断地发言。愈来愈孤独的社会 我的成长,经历了社会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小时候 家教严格,不太有机会发言,父母总觉得小孩子一开口就 会讲错话。记得过年时,家里有许多禁忌,许多字眼不能 讲,例如“死一或是死的同音字。每到腊月,母亲就会对 我耳提面命。奇怪的是,平常也不太说这些字的,可是一 到这个时节就会脱口而出,受到处罚。后来,母亲也没办 法,只好拿张红纸条贴在墙上,上面写着“童言无忌”, 不管说什么都没有关系了。 那个时候,要说出心事或表达出某些语言,会受到很 多约束。于是我与文学结了很深的缘。有时候会去读一本 文学作品,与作品中的角色对话或者独自,那种感觉是孤 独的,但那种孤独感,深为此刻的我所怀念,原因是,在 孤独中有一种很饱满的东西存在。 现在信息愈来愈发达了,而且流通得非常快。除了电 话以外,还有答录机、简讯、传真机、E—mail等联络方 式——每次旅行回来打开电子信箱,往往得先杀掉大多数 的垃圾信件后,才能开始“读信”。 然而,整个社会却愈来愈孤独了。 感觉到社会的孤独感约莫是在这几年。不论是打开电 视或收听广播,到处都是call in节目。那个沉默的年代 已不存在,每个人都在表达意见,但在一片call in声 中,我却感觉到现代人加倍的孤独感。尤其在call in的 过程中,因为时间限制,往往只有几十秒钟,话没说完就 被打断了。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 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我忽然很想问问那个被打断的听众的电话,我想打给 他,听他把话说完。其实,在那样的情况下,主持人也会 很慌。于是到最后,连call in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直 接以选择的方式:赞成或不赞成,然后在屏幕上,看到两 边的数字一直跳动一直跳动…… 我想谈的就是这样子的孤独感。因为人们已经没有机 会面对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里的话丢出去, 却无法和自己对谈。(P25-27) 1. “孤独三书”系列之一,蒋勋代表作百万册纪念版。畅销十余年全新升级,再现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 2. 荣获开卷好书奖,豆瓣数万网友自发评论好书TOP100,无数金句刷爆微博、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影响一代人对孤独的思考和文化价值观,更被誉为是“二十几岁独立面对世界的必读之书”。 3. 林青霞称之为自己的“半颗安眠药”,是三毛特别推崇的美学大师,是靳东的人生“圣经”,更是伴随TFboys易烊千玺、王源成长的精神之书。 4. 蒋勋亲自修订,从文字内容到装帧设计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诠释孤独之美。 5. 孤独是跟自己在一起——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