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60个好习惯

影响孩子一生的60个好习惯
作者: 张权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9.00
折扣购买: 影响孩子一生的60个好习惯
ISBN: 97878020339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富有爱心 什么是爱心? 爱心,就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 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 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的心情。 爱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 脱节的人。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 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是以爱为核心。 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我们不难发现,当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自私、软弱、生存能力差等等缺欠表示 深深的担忧时,这些缺点往往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仿佛只扮演一个角色——接受关怀、接受保护、 接受给予。他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可能跳离这个 位置去看周围的人和自己。一个长期扮演被爱者角色的人是不会想到去爱别 人的,即使有爱人的愿望,在家里也找不到能接受的对象。假如孩子有兄弟 姐妹,那么就可以去调整、互换被爱与爱人的感受。他们得到的关心和爱实 在太多,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则太少。他们不懂得要与他人分 享食物、玩具、图书,不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务的双重负担中付出的辛劳。 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很少想 到别人的需要,以致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染上了自私、懒惰、任性、缺乏责 任感和不会关心他人的毛病。 常常听到这样的事: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昂贵的 “名牌”,一味地满足子女的高消费;有的父母下岗以后,怕子女难过、委 屈,瞒着家人去干累活儿、脏活儿,却仍让子女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更可 悲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儿女给父母的回报却是冷漠和自私。 有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已经10岁,但是洗头洗脚、扫地铺床、倒垃圾、 洗鞋袜什么都不会做。平时以学习为重,她不敢让孩子分心。假期里她想让 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 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不愿干了,并说:“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 是让家长偷懒的。”还有一天,她头痛发烧,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 孩子放学回来,不但不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大喊:“你肚子不饿, 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要不,就打电话叫爸 爸回来给我做饭!”孩子的话,让这位母亲伤心不已。 列宁说过:“假如你在年老时不愿悲伤——就不要忽视你们的孩子任何 一种细小的行为。”父母若不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上下功夫,就可能带给自己 无穷的哀伤和痛苦,特别是年老时的悔恨和不幸。 当然,面对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了事,而要反省我们对孩子的 品德教育是否缺少了“培养爱心”这一课。作为家长,必须让我们的孩子知 道:为国尽忠、为民立业、孝顺父母、友爱同伴、尊敬长辈和老师、对周围 的亲友邻居有礼貌、遇到有困难的人尽力给予帮助,这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具 备的重要素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从 何人手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我们总结为如下六点: 一、培养爱心。首先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 比如每当父母回家时,就让孩子为自己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报 纸、递眼镜等。老人生病了,要启发孩子去慰问:“您哪里不舒服呀?”“ 想吃什么呀?”“我来为您唱个歌、讲个故事、捶捶背。”并教育孩子把自 己最爱吃的东西留给爷爷奶奶吃。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时,不让孩子独吃独占 ,要告诉孩子“大家分享才快乐”,并教孩子知道谁更需要、谁最辛苦、谁 有病痛、谁没回来,要给那些人留下应有的一份。还要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 表情,理解别人苦恼悲伤的缘由,努力想出办法来减轻别人的痛苦、烦恼, 使大家快乐。 二、为孩子树立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 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孩子一生下来做起。 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有一次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只雌性的成年斑鸠在看到一只狼或者其他食肉动物接近它的孩子时, 便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地逃出穴窝,好像它的翅膀折断了似的。这时,食 肉动物就会放弃攻击小斑鸠转而攻击成年斑鸠,希望能够不费力地捕食这只 “受伤”的猎物。 一旦这只成年斑鸠把这只食肉动物引到一个远离穴窝的地方时,它就 会振翅飞走。这种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当然,有时也不免遭到不测。 斑鸠就是用这种富有爱心的举动来保护幼小的斑鸠,使它们能够活到成 年。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斑鸠,由于受到成年斑鸠的影响,将来也 会仿效其做法,借此来保护自己的幼鸟。由此可见,爱心是一种后天强化的 行为,只要父母提供榜样,孩子就会模仿。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 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在家庭中 营造爱的氛围。 曾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看见妈妈给家里老人打水洗脚,便也为妈 妈端来一盆水,帮妈妈洗脚那种充满爱的举动总是最能令人感动的。孩子身 边的每个人都应以身作则,并以此去引导孩子。 大人们要孝顺长辈,在家里给长辈倒茶、盛饭、搬凳子,陪他们说话: 逢年过节给长辈买东西、送礼物都可以让孩子知道,还可以请孩子发表意见 该送长辈什么礼物。 大人们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要常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并给孩 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大人们还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 别着急。我来帮你!”“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等。这样,孩子在父母 的引导下,也学会了去爱他人。 三、教导孩子理解别人 可以经常让孩子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 比,体会别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进而关爱别人。 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 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我们快去扶他起来,帮他吹吹好不好?”这样,孩 子关爱他人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起来了。 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爱心的一种体现。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 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种孩子是不会受到欢迎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 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培养同情心。 父母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从侧面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以及其它事 物。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出现动物弱肉强食的画面,父母可趁机对 孩子说:“多可怜呀,人可不能这样子!” 人们发现,幼年时期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 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冷漠,与同学发生矛盾冲 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粗鲁,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 所以,如果孩子愿意养小动物或植物,父母要尽可能允许他去养。在家 中养一些小狗、小猫、金鱼等小动物,或者养一些花花草草。让孩子去照顾 ,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