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精)/译文经典

纯真年代(精)/译文经典
作者: (美)伊迪丝·华顿|译者:吴其尧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纯真年代(精)/译文经典
ISBN: 9787532773459

作者简介

伊迪丝·华顿(1862-1937),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纽约名门望族,后移居法国。华顿的小说题材广泛,尤以描绘美国上流社会世态风俗见长。其作品注重细腻生动地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华顿的代表作有《高尚的嗜好》、《欢乐之家》、《纯真年代》、《月亮的隐现》等。

内容简介

垂下眼帘,看着膝头一大捧铃兰,纽兰.阿切尔 望见她用戴着白手套的指尖轻轻抚弄那花朵。虚荣心 得到了满足,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回到舞台上。 布景制作真是不惜工本,就连熟悉巴黎和维也纳 各大歌剧院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精美。前景至脚灯铺 着翡翠色地毡。中景对称布置着槌球门围起的团团绿 苔,上面立着灌木丛,形状如橘树,却缀着粉色与红 色的大朵玫瑰。玫瑰丛底下的绿苔上又冒出比玫瑰更 大的巨型三色堇,仿佛女信徒为时髦牧师制作的花形 擦笔布;而玫瑰枝头处处嫁接着蓬勃盛开的雏菊,预 示着路德·伯班克先生①多年以后的园艺奇迹。 在这中了魔法般的花园中心,尼尔森夫人披着镶 嵌浅蓝缎子的白色开司米外衣,蓝色腰带上挂着小网 袋,粗粗的黄色发辫精心地摆在细棉胸衣两侧,眼眸 低垂,倾听着卡普尔先生的热烈求爱,而无论他怎样 以言语或眼色示意她去舞台右侧那座斜出的砖墙小楼 底层的窗子那儿,她都作出一副对他的意图不甚领会 的单纯样儿。 “亲爱的!”纽兰‘阿切尔默默唤着,目光再次 掠向那位手捧铃兰的少女。“她哪里猜得出他们在做 些什么!,,他端详着她那全神贯注的年轻面庞,满 怀拥有的兴奋,其中半是对自己新生的男子气概的骄 傲,半是对她那深不可测的纯洁的温柔敬意。“我们 将一起读《浮士德》……就在意大利的湖畔……”他 想着,朦胧中将设想的蜜月场景与那文学巨著糅合在 一起,向新娘揭示那部巨著将是他作为丈夫的特权。 就在这天下午,梅’韦兰刚刚让他猜出她确实“有意 ”(纽约少女表明心迹的神圣用语),他便已浮想联翩 ,越过订婚戒指、定情之吻和《罗恩格林》的《婚礼 进行曲》,而开始想象他与新娘并肩出现在某个古老 欧洲的魔幻场景中了。 他才不希望未来的纽兰·阿切尔夫人是个痴儿。 他想要她培养起社交手腕和才智(这想法多亏他的启 蒙好友),即便与“新生代”中风头最健的几位夫人 相比也毫不逊色,要知道这圈子里的风气是既需有让 男人俯首帖耳的魅力,又能够在谈笑间拒人千里。假 如他仔细思索自己这份虚荣心从何而来(几次他果然 就要做到了),或许便会发现,他原来是希望妻子能 够像那位曾令他整整两年心神不宁的夫人一样练达圆 通、殷勤周到,当然喽,还不可以表现出任何软弱, 当时正是软弱险些毁了那位不幸人物的生活,也打乱 了他自己一个冬天的计划。 这冰与火的奇迹该如何制造,又该如何在这残酷 的世界中保持,他没有时间思考,但他愿意这样不加 分析地保留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这想法也属于所 有那些头发一丝不苟、背心洁白雪亮、纽孔里插着鲜 花的绅士们,此刻他们正陆续走进俱乐部包厢,友好 地与他问候寒暄,然后举起观剧望远镜,将品评的目 光转向一众女士——这个体制的产物。纽兰·阿切尔 自认在智识与艺术方面明显胜过这批纽约的贵胄精英 ,他恐恐怕比他们中任何人都更为博览而勤思。个别 来看,他们难免显出寡陋,但合在一起,他们却代表 了“纽约”,而绅士们从来喜欢立场一致,他便也接 受了他们对所有事件的信条,即所谓道德。他本能地 感觉,若在这一点上特立独行将会惹来麻烦,同时也 会伤及体面。 “哟,我的天啊!”劳伦斯·莱弗茨嚷着,猛然 将望远镜从舞台方向移开。总的来说,劳伦斯·莱弗 茨是纽约对于“得体”的最高权威。为了研究这个复 杂却有趣的问题,他投入的时间恐怕比任何人都要多 ;但仅仅是研究尚不足以解释他那完美而自如的表现 。只需瞧他一眼,无论是倾斜的光亮前额、优美弯曲 的金色髭须,还是清瘦的身材、窄长的双足,以及那 双漆皮鞋,便会感觉到,穿戴如此精美却又如此漫不 经心,举止如此高贵却又如此闲散,此人只可能是天 生便熟谙“得体”为何物了。某位年轻的仰慕者曾这 样评论他:“如果说有一个人能说得清什么时候可以 戴黑领带配晚礼服,什么时候不可以,那这个人必然 是劳伦斯.莱弗茨。”至于何时该穿轻便舞鞋,何时 该穿漆皮“牛津鞋”,从未有人质疑过他的权威。 “我的上帝!”他说着,默默地将望远镜递给老 西勒顿·杰克逊。 纽兰·阿切尔循着莱弗茨的目光,惊讶地发现他 之所以惊呼是因为刚才有人踏进了明戈特老夫人的包 厢。那是一位窈窕的少妇,比梅·韦兰略矮一些,棕 色的鬈发密密覆在两鬓,束一道窄窄的钻石发带。那 发饰仿佛属于时下所谓“约瑟芬式”,果然,她那一 袭深蓝色丝绒长袍在胸脯下方便用腰带夸张地束起, 中间一枚巨大的老式扣环。这奇装异服固然引人注目 ,少妇本人却似乎毫无觉察,她站在包厢中央,与韦 兰夫人讨论占据后者在前排右手的座位是否得当,然 后才嫣然一笑,顺从地在另一头坐下,与韦兰夫人的 嫂嫂罗维尔·明戈特夫人并排。 西勒顿·杰克逊将望远镜交还给劳伦斯·莱弗茨 。整个俱乐部的人都本能地转过脸,等待老先生发表 高论,因为杰克逊先生对于“家族”问题就像劳伦斯 ·莱弗茨对于“得体”问题一样堪称权威。(P6-9)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