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抽象的抒情(精)/沈从文别集
ISBN: 9787508668840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结集有八十余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烛虚》,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著《中国服饰史》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独特,融写实、记叙、象征于一体,字里行间散逸着迷人的乡土气息,并有着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问题不在这里,不在承认或否认。否认是无意义 的、不可能的。否认情绪绝不能产生什么伟大作品。 问题在承认以后,如何创造作品。这就不是现有理论 能济事了。也不是什么单纯社会物质鼓舞刺激即可得 到极大效果。想把它简化,以为只是个“思想改造” 问题,也必然落空。即补充说出思想改造是个复杂长 期的工作,还是简化了这个问题。不改造吧,斗争, 还是会落空。因为许多有用力量反而从这个斗争中全 浪费了。许多本来能作正常运转的机器,只要适当擦 擦油,适当照料保管,善于使用,即可望好好继续生 产的——停顿了。有的是不是个“情绪”问题?是情 绪使用方法问题?这里如还容许一个有经验的作家来 说明自己问题的可能时,他会说是“情绪”。也不完 全是“情绪”。不过情绪这两个字含意应当是古典的 ,和目下习惯使用含意略有不同。一个真正的唯物主 义者,会懂得这一点。正如同一个现代科学家懂得稀 有元素一样,明白它蕴蓄的力量,用不同方法,解放 出那个力量,力量即出来为人类社会生活服务。不懂 它,只希望元素自己解放或改造,或者责备他是“顽 石不灵”,都只能形成一种结果:消耗、浪费、脱节 。有些“斗争”是由此而来的。结果只是加强消耗和 浪费。必须从另一较高视野看出这个脱节情况,不经 济、不现实、不宜于社会整个发展,反而有利于“敌 人”时,才会变变。也即是古人说的“穷则通,通则 变”。如何变?我们实需要视野更广阔一点的理论。 需要更具体一些安排措施。真正的文学艺术丰收基础 在这里。对于衰老了的生命,希望即或已不大。对于 更多的新生少壮的生命,如何使之健康发育成长,还 是值得研究。且不妨作种种不同试验。要客观一些。 必须明白让一切不同品种的果木长得一样高,结出果 子一种味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放弃了这种不客 观不现实的打算。必须明白机器不同性能,才能发挥 机器性能。必须更深刻一些明白生命,才可望更有效 的使用生命。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 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电 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也有它的特殊 性,不适宜用同一方法,更不是“揠苗助长”方法所 能完成。事实上社会生产发展比较健全时,也没有必 要这样作。听其过分轻浮,固然会消极影响到社会生 活的健康,可是过度严肃的要求,有时甚至于在字里 行间要求一个政治家也作不到的谨慎严肃。尽管社会 本身,还正由于政治约束失灵形成普遍堕落,即在艺 术若干部门中,也还正在封建意识毒素中散发其恶臭 ,唯独在文学作品中却过分加重他的社会影响、教育 责任,而忽略他的娱乐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个小说作 家的这种要求)。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责任,而忽 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情感动力。因 之每一个作者写他的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效果 、教育效果、道德效果。更重要有时还是某种少数特 权人物或多数人“能懂爱听”的阿谀效果。他乐意这 么做。他完了。他不乐意,也完了。前者他实在不容 易写出有独创性独创艺术风格的作品,后者他写不下 去,同样,他消失了,或把生命消失于一般化,或什 么也写不出。他即或不是个懒人,还是作成一个懒人 的结局。他即或敢想敢干,不可能想出什么干出什么 。这不能怪客观环境,还应当怪他自己。因为话说回 来,还是“思想”有问题,在创作方法上不易适应环 境要求。即“能”写,他还是可说“不会”写。难得 有用的生命,难得有用的社会条件,难得有用的机会 ,只能白白看着错过。这也就是有些人在另外一种工 作上,表现得还不太坏,然而在他真正希望终身从事 的业务上,他把生命浪费了。真可谓“辜负明时盛世 ”。然而他无可奈何。不怪外在环境,只怪自己,因 为内外种种制约,他只有完事。他挣扎,却无济于事 。他着急,除了自己无可奈何,不会影响任何一方面 。他的存在太渺小了,一切必服从于一个大的存在、 发展。凡有利于这一点的,即活得有意义些,无助于 这一点的,虽存在,无多意义。他明白个人的渺小, 还比较对头。他妄自尊大,如还妄想以为能用文字创 造经典,又或以为即或不能创造当代经典,也还可以 写出一点如过去人写过的,如像《史记》,三曹诗, 陶、杜、白诗,苏东坡词,曹雪芹小说,实在更无根 基。时代已不同。他又幸又不幸,是恰恰生在这个人 类历史变动最大的时代,而又恰恰生在这一个点上, 是个需要信仰单纯、行为一致的时代。 P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