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全集(典藏白金版)

曾国藩大全集(典藏白金版)
作者: 曾国藩|译者:陈书凯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48
折扣购买: 曾国藩大全集(典藏白金版)
ISBN: 9787543065994

作者简介

曾国藩,晚清名臣,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著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等作品。

内容简介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 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 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亳厘千里之辨。 【译文】 骨骼的颜色是不同的,面部颜色以青色最为高贵。古语所说的“少年公 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要差一些,面似枯骨的粉 白色是最不好的颜色了。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 最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是略低一等的。总而言之,如果头上没有恶 骨,即使再好的面骨也是比不上头骨的。但是,头大天庭骨却不丰隆,也终 究是卑贱之人;如果头圆但佐串骨隐伏不见,很可能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 与两眉相抵触,父母就不会长寿;如果颧骨贴近眼尾而颧峰凌眼,就会后继 无人。富贵与贫贱的差别,在此处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明显的。 【点评】 每每我们新认识一个人,初次见面就会对他有一个基本印象,人们常把 这叫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既鲜明又牢固,决定着我们以后对此人的态度 。 但现在普遍认为,第一印象虽然很重要,但往往并非是正确的。比如说 ,我们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可能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认识他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态度也就冷冷淡淡,但后来才得知 ,原来他是某某公司的经理总裁。又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美女袅袅娜娜地 向我们走来,立即为她的气质所吸引,但随着双方交往的深入,我们却失望 地发现她是一位“金玉其外”的花瓶。所以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第一印象来 识人、用人,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尽量避免因为第一印象的错觉而造成用 人上的失误。 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根据对方的相貌、姿态、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 印象,但这些外在的条件,往往都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 他人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够客观、不够全面。 怎样才能全面而准确地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曾国藩提出的以“神 骨”相人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神骨”是什么?“脱谷为糠,其髓斯存”;“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意思是说,去掉外壳的稻谷,其精髓就露出来了,它并不会因为少了这一 层外壳就不是稻谷了,这里的“精髓”就是稻谷之所以是稻谷而不是其他的 本质所在,它就是稻谷的“神”;山岳表面的泥土常常被雨水冲刷走,这样 支撑山岳的岩石就露出来了,但山岳并不会因为少了表面的泥土而分崩离析 ,而起支撑作用的岩石就是山岳的“骨”。 也就是说,稻谷中没有大米,就像一个人没有精神;山岳中没有石头, 就像一个人没有了最坚硬的骨头,所以神骨对人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这 是与第一印象不可相提并论的,一个人可以换掉服装、甚至可以通过整容换 张脸来改变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他的精神,他的气骨,是无论怎样也换 不掉的,因此这就成为我们认识人的关键所在。 具体到人身上,神和骨具体是指什么?“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 相,具乎面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器官 :而面孔就是人的门面,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骨骼是否丰俊。 不能不说曾国藩观人是细致入微的。平常我们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 ,也会主动对此人多多观察,但多停留在表面,只是看看他外1观特征而已 ,只有极个别人才喜欢观察别人的眼神,观察别人头骨的习惯更是少而又少 了。戏剧舞台上的化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诠释角色的。比如说,有的演员 就喜欢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众往往也是通过这些眼神来判断他们的 性:格,比如说一个扮演一肚子坏水的店小二或者土财主,他在动什么歪脑 子的时候,眼睛总是滴溜溜转;扮演小丫鬟的演员被人审讯,在表现左右为 难而又诚惶诚恐这种复杂心理时,也往往是通过游移不定的眼神来传达给观 众。 当然,我们都知道,戏剧都是夸张的,演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便于观 众理解剧情。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有时候,一个人越是安详沉 稳,眼神越是无辜,他可能越是坏人。我们看电视剧《黑洞》里的聂明宇, 在公众眼里,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有爱心的慈善家,一个充满艺 术气质的儒商,一个好丈夫。但仔细观察,当刘振汉质问聂明宇有没有做过 亏心事时,他却目光游移闪烁不定,不肯作出正面回答。类似的还有《拿什 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龙小羽,开始在大家面前他也是一位纯洁如天使 般的人物,但最后被律师问到痛处时,却也不敢再抬头正眼直视。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目光淡定眼神迷离的人,多是有故事、让我 们猜不透的人。相反,经常用眼神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人,比如说焦急、喜悦 、活泼等情感,就越是容易被理解、被掌握的人。所以有些人就更喜欢跟直 肠子人打交道,不喜欢跟讳莫如深的人交往,前者让我们感到轻松和安全, 后者令我们没有把握。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交往?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能通过相处 感觉出来,谁让我们感到轻松、谁让我们感到害怕。但如果是刚认识一个人 ,初次见面,我们就不容易把握这一点了。在此,曾国藩也讲了一些这方面 的识人准则,今天看来,多数还是比较准确的。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