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南师大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做最好的心理导师(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手册)/名师工程教育心理系列
ISBN: 9787562150626
咨询技术延伸 1.学习障碍的一般特征及表现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的障碍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差,而且书写特别不规范,错别字 花 样百出。因为学习障碍学生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障碍 约一半以上的学习障碍儿童有学习行为障碍。其中,注意力缺损是最 普 遍的症状,比如学生上课总是东张西望,动来动去,不能专心致志。约四 分 之一的学习障碍儿童有情绪问题,最普遍的是情感障碍,如脾气暴躁、易 激动。 (3)其他方面的表现 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有研究表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中有60% 的 人与同龄正常人相比骨龄显得较小,而且开始说话、走路的年龄也比较晚 。 另外,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很冲动,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 从而有可能在一定情景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2.学习障碍心理的成因分析 (1)客观原因 ①社会文化的原因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学校教育的影响力相 对 减弱,而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却相对加强。在这段时期中,他们喜欢新鲜而 富 有兴奋性的略带神秘色彩的活动,更愿意与自己选择的伙伴一起活动。 ②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 教 育和成长。孩子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老人由于体能的原因,很 少 领孩子外出运动,加之老人本身的知识结构缺陷及学习能力的下降,只满 足 于经验,只管孩子的生活,至于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最多只是过问一下而 不 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孩子们的感觉动作能力、信息获 取 能力尤其是视觉动作统合功能出现落后。 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孩子在耳 濡 目染中受到侵蚀。 (2)主观原因 首先,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极度不平衡时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 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身 体 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变化,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 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然而由于他们 的 心理水平有限,生活阅历太少,因而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 挫 折感及无助感。身心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危机,并出 现 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学习障碍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学生自身存在厌学情绪。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巨大的思想 压 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很多学 生 因不能达到老师的期望而受到冷落,长期达不到家长要求的目标而无成功 感,经常在痛苦中消极“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障碍学生的应对策略 (1)制订详细的个案辅导计划,认真实施 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是一项比较复杂而艰苦的工作。一般来说, 需 要根据诊断分析结果,由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一起制订详细的个案辅导 计 划,并加以认真地实施,以解决其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最终提高学习 成绩。 (2)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及家长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 加强“缺陷”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 脱 出来。 在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 量 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 下 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在学校,教师要给予学习障碍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并且要发动其 他 学生一起帮助学习障碍学生而不是排斥、孤立他们。总之,对待学习差的 孩 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3)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是指个人关于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信心、 自 尊心、自我价值及自我期望值。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学生,具有坚强的 自 信心,有远大的目标,相信对不熟悉的事物、对新课程只要付出努力就能 学好。 具体方法:当学生面对新的挑战时,帮助其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鼓 励 学生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学生获胜的机 会 增加,而成功的体现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这种积极的 自 我观念就会逐渐排除自卑心理、厌世心理和孤独心理。 (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 , 由于不少中学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名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 向 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的住房单元化,独生子 女 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感 情 冷淡,师生之间缺乏信任。 具体方法:刺激控制,改变环境。操作条件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不同刺 激和 行为表现有关,这些刺激可能会成为以后引发同样行为的线索。因此,我 们应 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 、关 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猜疑 、嫉 妒等不良心理倾向。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