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逆袭第一人看懂他就看懂了明朝
ISBN: 9787505755093
檀上宽 1950年出生于神户。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近世史,著有《明太祖朱元璋》 、《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明朝专制支配史的构造》以及《东亚海洋圈历史的研究》(合编)。
郭子兴死后,一个计划便在朱元璋脑中慢慢形成。那便是横渡长江,夺取元朝在江南的要地集庆(古称金陵,即是现在的南京),并建立根据地。三国时期,集庆是吴国都城,此后逐渐发展为江南的一大中心地带。南北朝时期,集庆又为南朝历代国都。隋代,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集庆以东的扬州作为运河的发源之地风光一时无二,集庆虽退居二线,但仍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朝时,政府将集庆作为统辖江南的据点并在此地设立江南行御史台, 用以监察军民。由此可见,金陵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意义之重大, 这一点在攻打定远之际,冯国用初入元璋帐下之时便再三强调。 但是,要取金陵必先横渡长江,而朱元璋手中并无可用之船。 犯难之际,巢湖的盗贼廖永安等人找上门来提出合作的请求。 原来这群盗贼一直盘踞于和州以西的巢湖,以廖永安、廖永仲兄弟二人,俞廷玉及其子通海、通源等人为首领。他们率领万余人的水军囤聚巢湖结寨拒守劫掠过往船只。但是与巢湖毗邻的庐州,此地的盗贼首领左君弼控制了巢湖一带,对廖永安等人造成了不小的影 响。深受其害的廖永安遂遣使抄近道联系朱元璋表示愿意助其渡江。得知此事的朱元璋欣喜若狂,当机立断:“此天意也,机不可失!” 于是,朱元璋亲赴巢湖接收廖永安的船只,并于途中击退来犯元军后返回和州。 渡江在即,朱元璋就登陆之所问计于诸将。诸将均希望直扑集庆,而朱元璋却制止了焦躁的部下,并发表了不同意见:“取集庆 必从采石往,而采石为重镇,元军必然驻有重兵,但是牛渚矶前江水滔滔,敌军防守困难,我军若从该处登陆必能攻下此地,再一路往北夺了采石和太平路,集庆便近在眼前。”听了朱元璋的分析,诸将均点头称善。 至正十五年(1355 年)六月,朱元璋终于率领诸将开始渡江。井然有序的船队引帆乘风,不多久牛渚矶便近在眼前。战斗之初,朱元璋所在船只率先靠岸,但是元军已在岸边严阵以待导致登陆受阻。此刻,一人操着飞舸后发先至,及至岸边只见那人挺戈大喝,纵身一跃突入元军阵地,此人便是在和州加入帐下的常遇春。常遇春一跃之功,元军阵线出现缺口,其余诸将皆紧随其后奋勇杀敌,未几滩上元军覆没,其余沿着长江结寨据守的元军纷纷望风而降。 采石虽取,朱元璋的心中却仍不安稳。因为,帐下诸将及麾下 士兵甫一上岸便迫不及待地四处劫掠。和州穷困,为了留守后方的 亲属他们想带着尽可能多的战利品快速返回。见此,朱元璋便找来徐达商议:“渡江幸捷,若舍而归,江东非吾有也。”徐达点头称是, 朱元璋遂命令全军将舟缆一一切断,让舟楫随急流而下,然后环顾诸将说道:“太平甚近,当与公等取之。”他的话令将兵的士气再度高涨。众人坚信,在前方的太平,大富大贵正等着他们。为了朱元璋之言,他们齐声欢呼。 【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大多背景不凡,即便刘邦这样家世不好的至少也是公务员。唯有明太祖是真正的草根背景,他出身底层、父母双亡,当过和尚、做过乞丐,饱尝人间心酸;他逐鹿群雄、脱颖而出,推翻蒙元,开创了由南向北一统天下之先河。他创设的制度典章,不但奠定大明王朝的基业,还影响到清朝与后世。 【独到视角,解读明太祖复杂人生】 明太祖身上极富人气与魅力,同时亦颇受争议。作者以明太祖的奋斗历程与大明开国历史为主干,穿插藏匿于史料中的诸多点滴细节,探讨其在政治权谋和个人心路上的演变历程。朱元璋复杂矛盾的多样人生、千古大帝的正面与侧面,尽在此书中。 【日本明史专家心力凝结,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 檀上宽教授为日本资深明史专家,本书是其数十年明太祖研究集大成之作。作者考量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在保证严谨的前提下,行文更添故事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使那个充满传奇和争议的大明太祖跃然纸上,却又非满嘴跑火车的历史戏说。本书受到日本各界广泛好评,屡次再版重印,可谓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