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4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中国的历史(4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作者: (日)陈舜臣|译者:郑民钦
出版社: 福建人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中国的历史(4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ISBN: 9787211063598

作者简介

陈舜臣,日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至今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相信幸运的人 高屋建瓴地观察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似乎格外困难。 可以俯视一个时代大概是后代人的特权,通过读史来行使 这个特权,的确往往是旁观者清。 我在讲述历史的时候,总是举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 争中攻打长沙的例子。当时是清军守城,太平天国的军队 攻城。清军总指挥向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练的将军,位 居提督。他率领数千人马打算渡过长沙城西面的湘江,攻 打对岸的太平军。长沙城墙高十几米,众多市民以及其他 部队的士兵都登上城楼观看向荣的渡江作战。对岸的河滩 上有一些少量的太平军守卫的堡垒,向荣的部队首先拿下 这些堡垒。其实这是太平军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前方已 经埋有伏兵。清军毫无觉察,完全中了太平军的计谋。但 是,在城楼上看热闹的人中,有人已经看出这是太平军的 引诱之计。虽然看不见对岸密林里的伏兵,但守卫堡垒的 士兵的逃跑行动有序,根本不像惊慌败逃的样子。看热闹 的人都是一般市民和士兵,没有太多的军事知识,都能一 眼分辨出来。而向荣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职业军人,却没有 发现敌军逃跑的异常,这只能说是当局者迷吧。他一心一 意只想着追击敌军,缺少清醒的洞察力,所以判断失误。 在长沙城楼上的观众站在读史的角度,俯瞰历史,所 以一目了然。这正所谓“旁观者清”吧。 史书多有记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犯错误的失败事 例。读史者对他们失败的原因以及整个过程都看得清清楚 楚,可是本人为什么毫无觉察呢?不可思议之处还真不少 。 写史者总是采取俯瞰的眼光,尤其是南北朝这样的分 裂时代,更有必要尽量做到纵览全局。隋统一南北并非突 如其来,只要放眼看去,应该到处都会发现这个前兆。能 够实现统一,还是文明的力量。 承认对方具有自己所没有的优势,这是统一的前提条 件。只有当文明的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承认自己的 这种不足。 就文化活动而言,绝对是南高北低。历数南北朝的文 人,几乎都是南朝人。以诗为例,陶渊明、谢灵运、颜延 年、鲍照、谢朓、沈约、江淹等第一流的诗人都是南朝人 。庾信是北周的骠骑将军,其实原来是作为南朝梁的使者 前往北周,被留在那边,所以还是南方的人。另外,著述 《文心雕龙》的文艺评论家刘勰、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 恺之等,这个时代的文化俊彦大多数都是南朝人。 重访荒芜的洛阳,创作《洛阳珈蓝记》以回忆全盛时 代繁华景象的杨衒之,优秀的地理书籍《水经注》的作者 郦道元,则是北朝的文化人代表。令人注目的是,他们虽 然写得一手好文,但留下的是记录,而不是文学。 撰写记录性的文章会想到也许将来有用处,可以说这 是一种功利性的行为。 要说北朝比南朝在文化上的优势,应该是占有比较多 的功利性领域。这个时期出版的《齐民要术》是一本优秀 的农业书籍,其著者贾思勰是北朝人。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是日本平安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