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60
折扣购买: 执中之权:德国在欧洲的新使命
ISBN: 9787509016404
相形之下,在革命性变 革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通 过精英决策来弥补民主正 当性短板的悖论。一方面 ,因为革命性变革打破了 线性发展的假设.另一方 面是因为原本控制和引导 着过渡进程的精英们失去 了权力的操纵杆。如果把 革命一般地理解为政治和 社会秩序一场代价高昂、 旷日持久的改革。那么上 述悖论可以算作避免革命 的代价。作为一项政治计 划的“欧洲”迄今为止没有发 生过革命动荡.今后也必 须在没有动荡的情况下推 进,如此方能成功地继续 下去。以目前的形式,欧 洲共同体无法挺过革命性 动荡。为了避免动荡,它 寻求获得民主正当性,但 在这么做时跨度不能太大 。不能让民主的影响具备 彻底变革(等于革命)的 性质。这就是“民主化悖论” 的含义,也是美国与政治 上组织起来的欧洲的发家 史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一 场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 反殖民革命的斗争中,美 国挣脱了大英帝国的羁绊 ,走过漫长的立宪之路, 为自己制定了新的政治秩 序。美国还经历了一场分 裂战争,两种社会经济秩 序模式在这场战争中交火 ,北方的秩序最后在战场 上战胜了南方的秩序。类 似的进程在欧洲不可想象 ,欧洲也无从承受。出于 这个原因,以美国宪政为 导向来进一步推进欧洲计 划的想法,正如亲欧派知 识分子反复建议的那样( 最近一次是哈贝马斯在 2013年),也是荒谬的。 欧洲模糊的外部边界 因为欧洲组织不可能在 一张政治白板上新建起23 来,也因为多样性正是欧 洲本身的动力所在,欧洲 不可能与之前的民族国家 历史或多元国家体系革命 性决裂。更确切地说,对 欧洲进行革命性重塑得不 到最起码的政治支持,所 以欧洲组织必须学会处理 其发展过程中一再出现的 悖论性问题。这些悖论首 先涉及如下事实:欧洲是 一个地理上边界不明确的 大陆,或者说地理边界划 分的意义在历史演进过程 中始终变动不居。在政治 上组织起来的欧洲必须确 定自己的边界,然而,据 以设定这些边界的标准在 政治上是有争议的。地理 学不能给出明确的指标。 抑或地理学的指标总是被 历史印迹和文化上的对立 意见所左右。边界因此是 一个未定问题。诸如所谓 欧洲认同之类的东西,在 此是否应为决定性因素? 如果是的话,这种欧洲认 同的具体特征都有哪些? 它们是否具有宗教性质, 例如“基督教西方国家”想象 意义上的宗教性质(Faber ,1979)?或者说,它们 是不是在文化类型上带有 古典教育的强烈印记。所 以无论如何都要把作为欧 洲人文教育发源地的古希 腊纳入进来(Jobett, 2010;Jaeckle,1988:46 —79)?又或者说它们更 具地理性质?根据地理性 质.欧洲的自然边界是北 大西洋和地中海,其东部 与亚洲的分界则在顿河或 伏尔加河一线(Gollwitzer ,1964)?抑或应当根据 政治文化的准则来界定, 而根据这些准则,民主宪 法和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加 入欧洲的必要条件?在最 后一种情况下,曾经的欧 盟成员国可因何种违反行 为而被开除出去? 不过,无论是根据地理 、宗教还是宗派和政治文 化.甚或对古典时代及其 文化传承的追溯,都不能 划定明确的边界关系。而 且更麻烦的是,这些由自 然、文化或宗教所决定的 边界,没有一个能与欧洲 的政治组织自南扩、北扩 和东扩以来实际拥有的边 界相吻合。不论使上述哪 一种方案具有约束力,大 多数情况下都相当于把欧 盟的一些成员排除在外, 从而导致欧盟的萎缩,或 者在某些情况下,相当于 进行了一轮新的大规模扩 张。而这两种情况都会对 欧洲组织的存续构成威胁 。此外,也很难想象共同 体中的足够多数能就这些 地理、文化或宗教领域中 的任何一个问题达成一致 ,更别提全体一致了。不 支持按照宗教/信仰来划 界的一个理由是,就算使 其具有约束力,欧盟内部 也不会由此产生一个基于 身份认同的空间。近几十 年来的移民,还有宗教的 重要性自欧洲启蒙以来越 来越弱,都构成了对这种 同质空间的阻碍 (KallclleHer,1996)。 况且宗教的包容力不足. 排斥性太强,欧洲不能按 照宗教文化的指导思想进 行重绘及制定政治秩序, 否则也有悖于联盟在政治 和道义上的自我理解。与 宗教相反,文化教育上的 联系只代表一种散漫的包 容性,通过援引文化印记 和古典教育所划定的边界 是社会性的,而不是政治 性的;它们在欧洲内部造 成社会分裂的能力将强于 它们划定外部边界的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将宗教和 文化的边界历史化来避免 这个难题,即将这种边界 限定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 代内,并加上关键日期的 规定。由于这些边界线都 是过去式,欧洲的身份认 同绝无可能从中产生。除 此之外可以肯定的是,在 欧洲,对于具有约束力的 时间段或文化分界究竟截 止于何时,不存在任何共 识。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