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心理专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儿课3-7岁儿童期)

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心理专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儿课3-7岁儿童期)
作者: 胡慎之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心理专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儿课3-7岁儿童期)
ISBN: 9787115477958

作者简介

胡慎之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关系心理学家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 《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 广东省未成年人网络工作组主任 《婚姻家庭咨询师》广东省总督导 出版书籍:《变形记——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别对我说谎——微表情读心术》《童心密码》等,同时也是《婚姻与家庭》《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多家杂志报社特约撰稿人。 曾路,豆子妈妈,儿童心理工作者

内容简介

第1课 真正和睦的家庭,爱是自由流动 最好的关系 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若要好,老敬小。”意 思是,作为长辈,如果能很好地成全自己的孩子,是 对孩子真正的爱。 我觉得我父母是爱我的。他们现在70多岁了,对 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现在没办法帮你太多, 但我们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这样,你在外面 工作的时候,更安心些,也更省心些。”每当我回想 起父母说的这句话,内心就充满了感动,能感受到他 们对我满满的爱意。 我一直认为,真正和睦的家庭是这样的:彼此相 亲相爱,爸爸做爸爸的事,妈妈做妈妈的事,孩子做 孩子的事,每个人的功能都非常完善。家庭的架构就 像一栋房子的框架。如果父亲没有行使父亲的功能, 那房子的某一部分肯定是要坍塌的。 最好的家庭结构是三元的,即爸爸、妈妈和孩子 。而最好的关系就是,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 子是孩子。 一旦家庭结构只有二元,如孩子和妈妈黏得很紧 ,爸爸被边缘化;或孩子夹在父母中间,根据要求, 一会儿和爸爸亲近,一会儿和妈妈亲近,这种二元结 构模式基本上呈对立的状态。在失衡的关系中成长起 来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难找到相对平衡的精 神状态,总充满着深深的焦虑感。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被大人问到这个问题:“你 和爸爸亲,还是和妈妈亲?”其实,对于孩子来说, 爸爸妈妈都是他最亲近的人,如果硬要求他选择其中 一个,孩子的心中肯定会对另一个充满愧疚。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 心会有自卑感。 原因很简单,夫妻关系失和后,孩子可能成为父 母的“父母”,替代父母的功能。但孩子终究是孩子 ,事实上,孩子不可能做父母的“父母”。现实中的 挫败也在告诉他“你做不到”。慢慢地,他把无法拯 救父母泛化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形成自卑 感。尤其是现实中比较怯懦的父母,对未来充满了恐 惧,无意识中把自己的渴望投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 子帮父母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 有位朋友这样夸奖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很厉害 ,学习、性格等各方面都很优秀,你一定为他感到骄 傲和自豪吧?以后你年纪大了,不怕没人给你养老了 。”我很认真地回答他:“我过得还不错,不需要靠 自己的孩子,将来不管他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尊重 他、成全他。” 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想做什么,尽量去 做,只要是做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利的事,老 爸一定无条件地支持你,尽我能力给你力量。”我的 孩子不需要承担我的愿望,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