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开卷闲话九编(精)/开卷书坊
ISBN: 9787532644179
本书分为声色花木、探花之旅、书生*木三辑三 十余篇文章。 同*,陈学勇从南通发来网信:“近为南师大赵 普光君作一书评,主要借此发自己的奇谈怪论。有涉 姜德明先生处,能否转阅?前些年姜先生曾多题赠大 著,但不详其邮箱,故有劳。近*沈文冲兄正筹办民 刊《毛边*》,顺告。”陈学勇在这篇题为《絮语书 话写作》的文章中写道: 我是喜欢读书话的,也写过一些关于书或与书相 关的人和事的文章,充其量算是“泛书话”的东西。 书话可介绍知识,可交流心得,可考辨真伪,可钩沉 辑佚,偏重一二,哪怕仅其一即可,无须全备。我的 体会,超乎其上应是读书人的情调,而不妨视“闲” 为情调的一个核。书话不可无“闲”,闲散、闲适、 闲淡、闲逸、闲趣。不妨说,书话是关于书、书人、 书事的闲话。闲中出性情,书话需有性情,有了性情 才添文章魅力。赵景深这么称道唐弢:“晦庵的书话 极富于情趣,有好几篇都是很好的絮语散文,意态闲 逸潇洒,书话本身就是文艺作品。我因为喜爱它们, 便每天从《文汇报》剪下来保存。”赵老先生跟着又 写起了书话。写书话,一严肃,一板正,出品俨然高 头讲章,便远离了特定读者群,不如去写书评,写论 文。 书话的文字*好也漂亮点儿。诚然,文字漂亮不 应看作书话**条件。可它实在给书话传播安上了飞 翼。唐弢书话所以影响大而久远,显然与他漂亮文字 、文学色彩不无关系。唐弢之前,有过别人的文章: 《鲁迅书话》、《书话二节》,其书话二字的字义似 限在标题。自唐弢的书话文章出来,始以文体概念为 读者所接*。唐弢有名的四个“一点”,不管是“事 实”、“掌故”,还是“观点”、“抒情”,均系于 他老到、闲雅的文字。没有漂亮文字支撑,他的书话 大概只等同寻常作者。说文字漂亮,不是指下笔时讲 究文词华丽,不是字面求美求艳。它的漂亮,积作者 非一*之寒的文字素养、文字功力。有此素养、功力 ,行文时自然地必然地流露,想不流露都困难,已成 文字秉性矣。体现在书话里,剪裁得法,叙事得当, 表达得体。哪怕不专事来一点抒情,爱书之情亦溢于 字里行间。这样的漂亮,是一种扫净铅华的绚烂之极 。书话文体的大归属,与其说表面上很像评论(一不 注意便会写成书评),不如说近似散文。散文里有随 笔,随笔里专写书、书人、书事的即书话。书话是散 文的分支,或者说,散文的别格。 同*,张运昌从成都发来网信: 这两*看完了几小本的《开卷》,真个是心生欢 喜。想必我是《开卷》读者中的第三代吧,能够知道 《开卷》,自然要感谢给我很多启发的理洵先生。记 得我给同学念叨过,我说读着我喜欢的先生的文字, 我越发觉得我们这代人,和上一代,和上上一代人相 比,身上缺少宝贵东西了。地质上有个术语,叫断层 ,很显然,在我们这儿,突然就出现了一条很大的断 层。可是几乎每个地质人都知道,宏观上的大断层, 在野外往往并不是很好判断的。但是一经证实,再反 过来看,证据之多又显而易见。收到《开卷》的那天 ,我拿到办公星里,打开后循着单子,给您发去了短 信,觉得真是寒酸,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谢意 ,实在是因为自己过于口拙的缘故。同事看到后,问 我在看什么,我说乱看了,于是他坐在椅子上滑了过 来,看了看封面,说,原来是“问卷”啊。又翻了几 页,在椅子上滑过去时,听到他嘟囔这么一句,“问 卷”做成这样,真是很扎实的。 P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