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4.58
折扣购买: 礼记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ISBN: 9787100115452
滕一圣,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曾在《中国语文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有的儒者上不做天子的臣民,下不做诸侯的官 吏。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刚强坚毅地和人交往,广 博学习,知道自己所应做的,接触礼乐法度,旁炼自 己。即使把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是锱铢小事,不 愿做别人的臣下,或出任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 就是这样的。 “儒者之间志趣相合,方向一致;研究道艺,要 有相同的见解和方法。彼此有建树都感到很欢乐,地 位互有高低时也不相互厌恶。即使很久没有见面,听 到关于对方的流言也不相信。行为本乎方正,芝立在 道义上。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 远。儒手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实质, 宽容大度是仁的兴黾,谦逊待人接物是仁的功能,礼 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辞,歌糸是仁的和谐, 散财救穷是仁的施行。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 说自己做到了‘仁’。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者不因贫贱而丧失操守,不因富贵而骄奢失 节。不因君王的玷污、上级的负累、官吏的强横刁难 而违背道德,所以才叫作‘儒’。现争的很多人都自 称为儒者,却未曾有儒者之实,所以让人轻视,经常 用儒者来讥刺。”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哀公招待他住在馆舍,听到 这番言语之后,他说话更讲信用,行为更加合理了。 哀公说:“我这一生,再也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还记得孩童时代就经常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话, 比如“尊老爱幼”“礼尚往来”“礼貌待人”等,读 了《礼记》后才发现这些词语均出自此书。《礼记》 在对于如何处理人与人、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上 应注意的礼仪方面,对我们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 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从《礼记》中也可以得出 这个结论。 “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 知道的规矩,待人接物的一般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 人格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越是细小的规矩,越能看得出我 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札记》中 记录了许多日常礼节。例如《檀弓》里讲“凡为人子 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告诉我们作为子 女的礼节:要使父母冬天温暖,夏天凉爽,晚上为他 们铺床安枕,清晨向他们问候请安。还有“遭先生于 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 则趋而退”,告诉我们作为学生的礼节:在路上遇到 老师,要快步上前,正立行礼,老师和自己讲话就回 答,若不和自己讲话就快步走开。 《礼记》中,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 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另外诸如婚、丧、 嫁、娶、祭祀、祝祷、为君、为臣、为客、为宾等各 个不同事情、不同场合、不同身份时所应遵守的不同 礼仪规范,读起来不仅生动,让人大开眼界,更让人 从心底里钦佩古人的严谨与自制。 《札记》还告诉我们,容仪有整是一个人修养和 文明程度的体现。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文质彬彬、 言辞得当,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提高道 德修养。 《礼记》中关于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内容 很多,看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名言名句总提醒我在为 人处世、日常生活中,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 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 这些礼节,小则是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 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P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