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教室:培养思辨力的哲学启蒙轻小说

正义教室:培养思辨力的哲学启蒙轻小说
作者: (日)饮茶|译者:张雅蒙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正义教室:培养思辨力的哲学启蒙轻小说
ISBN: 9787542685322

作者简介

〔日〕饮茶,知名企业家,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在博客上以轻快简明的风格解读哲学、科学等领域知识,并开办哲学沙龙“这个哲学超厉害”,希望人们把哲学思维引入日常生活,受到众多读者欢迎。 著有《史上最强哲学入门:西方哲学》《史上最强哲学入门:东方哲学》《史上最强尼采哲学入门》《叛逆就是哲学的开始》《14岁开始的哲学入门》等,累计销量超过39万册。

内容简介

序章 一个男人的选择 暗红色火焰挡住了去路。 那团如同活物般摇曳的火焰,在狭窄的走廊里紧贴着墙壁缓缓蠕动,搜寻着成为下一个猎物的燃料。它匍匐在一面贴满画纸的白色墙壁上,那些画色彩斑斓,排列整齐,应该是孩子们画的。火焰咽下一幅又一幅画,然后毫不留情地在整面墙壁上蔓延开来,准备将画纸吞噬殆尽。面对这样的情形,这个男人必须作出选择。 向右?……还是向左?……哪条路才是正确的? 当他在火场中拼命前行,终于到达走廊的尽头时,到底要右转,还是左转?在这个丁字路口,他必须迅速作出选择。 到底哪条才是正确的路? 然而,他踌躇不定。这绝不是为了逃离火灾现场——被火吞没的走廊,而是选择路线的问题。如果是决定逃跑路线,问题就简单多了,朝着火小的方向,转过头,原路返回便是。 但是,他的脑海中没有“逃跑”这两个字。因为他是从安全地带逆行而来的。他之所以不顾周围人的阻拦,凭着自己的意志毅然投身到这场火灾中,是因为他是消防员。 虽然是消防员,但今天并不该他出勤,他只是碰巧出现在火灾现场而已,所以并没有穿戴防火服之类的消防装备。 即便这样,他也觉得自己肩负着消防员应尽的职责。此时此刻,他是在场的所有人中对火灾最为了解的专业人员,因此,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竭尽全力帮助他人。 但如果仅是如此,他不会连像样的消防装备都没有,就鲁莽地冲入火海之中——自己的女儿也被困在其中。作为一个父亲,无论是不是消防员,他都会舍身相救。 这天,男人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了一个大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呼啦”一声,撑开的塑料袋充满空气,膨胀了起来。他把塑料袋套在头上,避免吸入浓烟,以此来维持短时间内的行动。 靠着这种简陋的装备,男人冲入了一所规模不小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位于日本东京都一处安静的住宅区。因为常常来这里接送5岁的女儿,所以他对这栋建筑了如指掌。 原本他没有必要犹豫,很清楚应该怎么走,也深知只要在丁字路口右转,就可以到达教室。那里是男人每次接送女儿的地方,也是这所幼儿园中最大的一个房间,通常会有大约30个小朋友在那里唱歌、跳舞、玩玩具。 放学的时候,男人总是在门口微微探头,喊女儿的名字。女儿则高兴地飞奔过来说“我去收拾一下,马上回来哦”,接着她会回到教室,把玩具都捡起来放进箱子里,跟小伙伴和老师认真道别后,再走到父亲的身边。没想到在家里无法无天、撒娇使性的女儿,到了幼儿园却表现很好。男人为了能看到女儿如此可爱的一面,时常自告奋勇,代替妻子承担起接送女儿的任务。 只要右转就可以到达那间教室,可是,女儿今天并不在那里。来幼儿园前他接到电话,得知女儿突然发烧了。 园所规定,一旦孩子出现发烧的症状,为避免传染,应先将其转移到医务室,再与父母取得联系,以便他们尽快接走孩子。碰巧今天男人没有出勤,于是就来接孩子了,他很清楚“女儿在医务室而非教室”。 去医务室要在丁字路口左转,与教室的方向相反。因此,想要救女儿,左转即可。 但是……男人思索着。 教室里有很多孩子,不去救他们,而先救女儿,这样做正确吗? “身为消防员,应当把家人放在最后。” 在消防员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基本原则里,并没有这一条,这只是崇高的理念罢了。 当发生地震等重大灾难时,消防员或医生以担心家人为由,放弃自己的职责,置眼前受苦受难的众人于不顾——这样的行为,怎么想都不可取。 话虽如此,但今天是休息日,自己也并非因工作来到这里,况且又没有像样的消防装备,即使孤身一人到了教室,又能作多大贡献呢?相反,如果因只能救出寥寥数人,就选择先救女儿,那么无论作为父亲还是作为普通人,都不对吧? 此时的他内心纠结不已。然而,越纠结越作不出选择。 向右?……还是向左?……哪条路才是正确的? 在这样的时刻,不对,或许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时刻……孩童时代的回忆像走马灯一样浮现在男人的眼前。 对,自己从小就想成为正义的英雄。 男人想成为正义的英雄,在众多危急时刻潇洒登场,拯救众人的生命。没错,自己正因为对英雄满怀憧憬,才选择了当消防员。 消防员——正义的英雄,遇到同样的状况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恐怕,不,毫无疑问……会不顾亲情,去救大多数的孩子! 男人决定向右转。他意识到,与其受情感摆布,不如跟随自己的内心,做正义的英雄,这才是“绝对正确的事情”。 然而,这个时候…… “爸爸……” 他听到了女儿的声音,这也许是大脑不由自主产生的幻听。 但是,那声音明显是从左侧——医务室的方向——传来的……不过,它很快被淹没在连续不断的燃烧声中,再也听不到了。 男人立刻跑了起来。他穿过熊熊火焰包围着的走廊,来到道路的尽头,拐向了医务室所在的左边。当然,这也意味着他选择了“救女儿”。 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此刻更是无法消退。从女儿出生到现在,男人在她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时间和爱。 为了女儿,男人忘我地奔向了左边。此时的他是一个父亲,“父母保护子女”才是“绝对正确的事情”。 但是……突然传入耳中的另外一些声音,使男人停下了脚步。 他的身后,丁字路口的右侧,传来了陌生孩子的哀鸣。这次绝不是幻听,它们真真切切地从教室方向传来。不,那不是哀鸣,是歇斯底里的尖叫声,而且是从未听到过的尖叫声。 作为一个常常出入儿童场所的父亲,他本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孩子们的吵闹。 比如,小孩子摔倒在地、擦破膝盖时的大哭,或在玩具店被强行拉走时的哭闹。 而那些哭闹声,是不能跟此时听到的声音相提并论的。它们是大人们无法发出的,是不顾周围的目光、使出浑身力气发出的尖叫声,是生命在难以承受死亡之痛时发出的声音,是真真切切的尖叫声。 火苗蹿到孩子们的衣服上燃烧起来,他们在难以忍受的痛楚中逐渐凋零——这样的画面浮现在男人的脑海中。 男人停下脚步,转过头。对孩子们的尖叫声置之不理,而前去救自己的女儿,这真的正确吗? 向右?……还是向左?……哪条路才是正确的?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男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 数天后,一个平静慵懒的下午,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清一色地报道着几天前发生的幼儿园火灾事件。报道的焦点是年幼的受害者……还有发生在火灾现场由“消防员的选择”引发的争论。 电视画面中处在舆论中心的人物——是那个身为消防员的男人。 他面色憔悴,双目无神,看起来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合眼。无数支话筒像长枪似的伸向他。他已经不愿再提起火灾现场的情况了,但面对众多记者,他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记者们对这个有气无力、语言生硬的父亲逐渐失去了耐心。 他没说一句假话,只是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原原本本地陈述出来,前后没有任何矛盾。然而,仅是如此还不能令记者们满意,因为这不够感伤,不足以成为新闻反复报道的焦点。 这帮人想要的,是这个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号哭、呜咽。这才是他们真正期待见到的画面。 但是,他们不能因此就强行触怒当事人。毕竟这是大众广泛关注的热门事件。 男人只是碰巧出现在火灾现场,只是投身火海的一个歇班消防员。如果穷追不舍地对他逼问,让他对此次死伤事件负责,报道方可能会受到谴责,会引发更大的舆论“火灾”。 所以,采访者改变了方式,开始提问一些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 “你认为自己采取的行为是正确的吗?” “……” 男人第一次出现了语塞。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男人的变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激发当事人情感的绝佳机会,于是开始连珠炮似的抛出类似的问题。 “你认为自己采取的行为是正义的吗?” 男人浑身僵硬,无言以对。记者们摩肩接踵,把话筒进一步伸向男人的脸,焦急又故作镇定地等待着他的发声。 “不……并不……正义……” 男人有气无力地回答完,便闭上了微微颤抖的双唇。记者们迅速把无数个闪光灯聚焦在他的脸上。接着,男人发出了巨大的呻吟声,脸颊也随之鼓了起来,胃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地飞向了记者们。 伦理学版《苏菲的世界》,青少年版《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四位高中生妙趣横生的互动探讨哲学的严肃概念:什么是正义?既有青春洋溢的校园故事,也有发人深思的哲学思辨,是一本有趣、有料的哲学启蒙轻小说。 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如何看待:校园霸凌、个人隐私、童年不幸…… 从苏格拉底到福柯,2500年来,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一直在探讨到底什么是正义。本书以高中生的视角,从校园霸凌、学生隐私、童年不幸、原生家庭的角度切入,让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做了解答,启人心智,令人茅塞顿开。 原版四星半畅销书 半年加印5次 亚马逊书店“特别选书” 日本畅销书作家、畅销书作品,上市半年加印5次,总销量接近10万册,获得读者好评和书店推荐,并列入日本亚马逊“特别选书”推荐。 贴近学生生活和视角的哲学知识。 玩世不恭的学生会会长、双马尾元气少女、留学归来的千金大小姐、呆萌学霸之间,因为亲情、友情、爱情陷入青春的悸动,更因为争论哲学问题而火花四溅。 惊心动魄的案例。 ?右边是无数幼童,左边是自己唯一的孩子,火灾中只能选择一边拯救,你会救谁? ?一列失控电车即将高速撞上前方五个人。如果你拉动切换轨道的操纵杆,他们就能得救,但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无辜者就会被电车撞上。你会怎么选择? ?飞机遭遇空难,幸存者被困雪山之中,为了活下去而吃掉死去的同伴尸体,是不是犯罪?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确保所有人永远沉浸在虚拟的快乐中,我们是否应该支持? 精致装帧:双封、插图、纯质纸 双封(护封+内封)采用特种纸印刷,内文使用纯质纸印刷,阅读感受更好,并有多幅插图帮助读者更轻松地理解哲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