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作者: 舒童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5
折扣购买: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ISBN: 97875329526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父爱是不可替代的优质成长因素 长久以来,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男人更多时候 是在外打拼,女人则肩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而在两 人的爱情结晶——孩子出生之后,教育孩子的任务自 然也更多地落在了妈妈身上。爸爸呢,继续忙于事业 ,和孩子的沟通仅限于回家之后逗逗他、陪陪他。忙 爸爸们几乎没有“闲情雅致”对孩子说“爱”,也很 少通过行动来表达爱,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也许在很多家庭看来,抚养一个孩子长大,重要 的是一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照顾;教育当然也重要 ,但由妈妈来也一样。因此,很多孩子长期得不到父 爱和父亲的教育,这就成了许多家庭的现实问题。 但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的状态吗? 当然不是。父爱之于孩子,不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 无可替代的。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只 有来自妈妈的照顾和教养远远不够。心理学家指出, 在一个家庭之中,爸爸是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 着特别的作用。缺少或者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 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 成长。 为什么父爱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分析。 爸爸的爱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爸爸在家庭中是个相对特殊的存在,他身上不仅 有家庭所需要的爱和温柔的元素,还有面对社会时必 须具备的刚强、坚毅、乐观、豁达。而在孩子的成长 过程中,他们更多是靠模仿大人来建立自己的个性、 人格和性情。当孩子受到更多来自爸爸的强有力的感 染时,孩子的性格自然也会坚强、豁达一些。长期缺 乏父爱的氛围,则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蛮横暴 躁、优柔寡断的性格。 各国儿童心理健康专家都曾对与日俱增的“父爱 缺乏综合征”投以关注的目光。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显 示,即使孩子尚处于朦朦胧胧的婴儿期,缺乏父爱也 会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如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 减退、抑郁易怒等。而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 患综合征的危险就越大;另外,男孩的危险比同龄女 孩高1~3倍。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双亲俱全但缺乏父 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的 可能性更大。 另外,还有数据显示,少年时缺乏父爱的中学生 ,辍学率比一般孩子高2倍,犯罪率也高出2倍;如果 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比一般女孩高 出3倍。 看到这些真实而骇人的数据,想必爸爸们一定会 为自己曾经的行为而后悔,为孩子是否受影响而担忧 。其实,明白这些永远不算晚,从现在开始关爱孩子 ,并通过话语和行动将自己的爱表达出来。 爸爸爱孩子的方式与妈妈完全不同 爸爸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因为爸 爸和妈妈爱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妈妈的爱更多地倾 向于保护和照顾,而这单一的目的往往决定了妈妈教 育方式的单一和枯燥;爸爸的爱则不同,它或许有点 粗野、狂放,但它变化多样,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新 鲜感和兴奋感。 实际上,孩子在襁褓时期就已经需要并渴望父爱 了。孩子出生第二个星期后,大多数婴儿就已经开始 留意爸爸的嗓音,甚至模仿爸爸举手、伸手等简单动 作。孩子稍大一点时,更是会对与爸爸进行的特殊游 戏——如上抛、使劲拥抱、快速奔跑等情有独钟,同 时也能从中体会到爸爸的阳刚之气。 从这一方面来说,爸爸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 陪伴孩子,尽量把更阳光、更有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带给孩子的并不仅是一时的高兴,更是一生的好性 情。 爸爸一句话的效应是妈妈的50倍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不了爸爸,还在于对孩子一 些行为的教导和修正上,爸爸的一句话往往比妈妈的 有效得多。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对于同 一件事情,妈妈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次都没用,爸爸 只说一句就见效了。这是因为,相对妈妈的感性和温 柔来说,爸爸的话语更加理性、掷地有声。对于爸爸 的指点,孩子既信服,又有点害怕,因此往往能立刻 照着去做。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作为孩子生命中最 重要的人之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高出母亲;同 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是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 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多表现为能否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能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 法,关系到其人格的形成。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要有妈 妈做了,爸爸就可以不做。而是要尽力将教育孩子的 责任多扛起来,这样教育孩子的效果才更有可能达到 最佳。 总之,爸爸对孩子的爱和教育必不可少,并非只 是在外面努力打拼、给他们一个富足的物质环境就可 以替代的。爸爸们必须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自己是万万不能缺席的。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 爱始终灌注孩子的成长过程。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