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
ISBN: 9787563383887
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屡获殊荣的记者、专栏作家,国际畅销书《NO LOGO》《休克主义》及《改变一切》作者,作品已被译为超过30种语言。《改变一切》一书被拍摄为同名纪录片,于2015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称她“隐然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17年,克莱恩以高级记者的身份加入《拦截》(The Intercept),她也是《国家》杂志撰稿人和国家研究所普芬基金会写作研究员,近期文章主要发表在《卫报》《纽约时报》《纽约客》《伦敦书评》和法国《世界报》上。她是环保组织350.org的董事会成员,该组织致力于通过全球草根运动解决气候危机问题;同时她也是加拿大反化石燃料计划“飞跃宣言”的幕后推手之一。“飞跃”已得到超过200个组织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激发了类似举措。2016年11月,克莱恩被授予“悉尼和平奖”,以表彰她“鼓舞我们在本土、国内与国际上发声,提出尊重人权和平等地共享地球的新议程”。她的新书《说不还不够》(NO is Not Enough) 2017年6月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成为国际畅销书,已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入围名单。
连锁店群组:星巴克模式 “舒适的第三空间”是星巴克在通讯刊物和福音书似的年度报告上所用的宣传口号。这不只是像沃尔玛或麦当劳的非空间(non-space),更是一个私密的角落,让品味精致的人士可以在此共享“咖啡香……社群感……同伴情谊……联结感”。7像星巴克这种新世纪连锁店,其一切设计都是在跟我们保证,相较于从前的大型折扣经销中心,自己所经营的可是截然不同的连锁事业。这可不是菜市场货喔,这是智能型的家具,这是政治行动主义者的化妆品,这是有如“旧世界图书馆”的书店,这是渴望直视你的眼睛、和你“产生联结”的咖啡店。 但是要当心。对于使人流连之私密空间的需求,也许与贪婪的大型折扣中心势成两极,但是这两股零售潮流其实并没有最初看似的壁垒分明。举例来说,星巴克过去13年来令人目眩的扩张方式,其实与沃尔玛试图扩张全球的计划不相上下,只不过这家敦亲睦邻式咖啡连锁店的品牌部经理不愿承认罢了。星巴克采取的策略不是在郊区成立大型的折扣中心,而是在咖啡厅和浓缩咖啡站林立的都会地段成立店面“群组”。这种策略不只依靠沃尔玛那种“大就是美”的模式,其对竞争对手造成的效应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的。星巴克并不讳言自己只在“能够成为第一名的咖啡零售商及品牌的地段”进行投资,8因此,其所选择进行扩张计划的地区并没有很多。星巴克并非在全世界甚至北美的每个城市开设分店,而是有耐心地并吞掉整个地段,着手扩张,套一句《环球邮报》专栏作家巴伯(John Barber)的话,就像是“头虱横扫整个幼儿园”一样。9这种策略是具有高度侵略性的,采用的就是该公司所谓的“同类相食”(cannibalization)概念。 ★入选《时代周刊》评选1923年以来100部最佳非虚构作品;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十年来最好的100本书 ★No Space 今日,品牌充溢我们的生存空间。它不再满足于充当具体产品可辨识的面孔,而是要鼓吹贩卖所谓的生活方式。尤为显明者,是它对青少年文化的借鉴利用,由此深度介入大众文化与公共空间。 ★No Choice 品牌导向的企业运作,实际上限制了公众的选择空间。因其非物质性和流动性,品牌相较于原来的实体企业,更利于兼并扩张,由此造成垄断,不但对其他企业构成威胁压迫,亦以其巨大的宣传与影响,引导操纵乃至欺蒙公众,侵害选择自由。 ★No Jobs 大型跨国企业将品牌经营视为要务,实体产品的生产制造遂向成本更为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地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流动性与不安感日益加强;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劳工,在恶劣环境、微薄工资之下,以血汗浇铸品牌的世界,并日益深陷此全球化网络,积重难返。 ★No Logo 品牌运作机制可谓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此一浪潮看似不可避免,但19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民众自发创生各种组织与运动,以期抵抗此一进程中的不义与虚伪,或是以火攻火,从跨国企业手中夺取权力,实现利益共享。取代品牌跨国统治的,将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