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共党史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2.73
折扣购买: 毛泽东的人生旅行
ISBN: 9787509815441
...
三、从南岸到东茅塘 1902年,毛泽东由父亲接回韶山冲的时候,家境开始改观。他的父亲毛 顺生除种田外,还做起猪、牛生意来,于是积攒了一些钱,买回了典当出去 的田,把欠的债也还了。毛顺生还利用余粮,押进田产,获取利息;兼贩运 谷米和生猪,开始是小规模运送,后得到岳母家的贷款,就到大平坳一带成 批购进稻谷加工销售,并由肩挑改为土车运送,直到从银田寺雇船装运白米 ,送湘潭县易俗河镇出售。家里先是雇一个短工,后雇一长工,冬天碾谷时 还多雇一个短工。毛顺生的资本增加到两三千块银元,在韶山冲已称得上“ 财东”。 毛泽东九岁十岁时,家里已有15亩地,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 一年共吃掉35担,还有25担剩余。1903年,毛顺生又买进堂弟毛菊生的7亩 水田,田产增至22亩,每年收谷80担。此后,他不再买进土地,而是典进别 人的地,因为典地比买地便宜,也不用自己操心,他一心一意经起商来。 毛顺生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并与“祥顺和”、“彭厚锡 堂”等店铺常通往来,他还自印“义顺堂”纸票,也使用“吉春堂”纸票, 后者是大坪坳一家大商号,开有药材、肉食、杂货等好几个店铺,老板就是 毛顺生的舅子文玉瑞的岳父。 毛顺生似乎是一个不懂得“消费”的人,这是因为他有很大的发家目标 ,而韶山毛家的传统也是十分注重勤俭节约的。他从不拿一文钱给毛泽东, 伙食也差,农忙时,帮工有蛋吃,毛泽东兄弟却既没有肉也没有蛋吃。 1902年,即清·光绪二十八年,毛泽东开始到私塾去读书。 在此之前,他已在外祖家唐家坨打下一些基础,那便是和表兄弟一道跟 从八舅文玉钦读书。不过,他只读“白眼书”,即跟着一起念,只读不写, 但已背得不少东西,有时,舅舅、表兄弟也教他识字。 毛泽东进的第一所私塾叫南岸,因这个地方在韶山冲小小的溪水——韶 河之南而得名,青砖、青瓦、马头墙,是邹姓的公屋。邹姓在湘乡算一个大 姓,在韶山冲原也聚居不少人。南岸的主人叫邹春培,读过古书但年纪并不 老,他在这里对10来个孩子进行初级程度的旧式教育。 南岸背靠一座小山包,面对着象鼻山,西侧是韶水冲积而成的一片田畴 ,田中凸立着韶山嘴。这所私塾就在土地冲口,与毛泽东的家仅十步之遥, 门前有一口大水塘,横中一堤,右边一小部分属于毛家。塘内养着鱼,塘边 杨柳依依。 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读了两年。 那时的教育制度,以春季始业的多,一般没有秋季始业,毛泽东入南岸 私塾,当是1902年春,即刚满8岁不久。据韶山老人回忆,邹春培“不是个 随便的老师,他的书读得深,在韶山地区很有名望,韶山地区闹喜事,写对 联总离不得培阿公。o毛顺生把儿子送到邹先生手里,一则是因离家近,二 则也出于对邹春培的信任。 毛泽东的教室在一间小阁楼上,由木梯子上去,木板的楼面,里面摆七 八张书桌,桌前放着很高的凳子,这便是学生的座位。毛泽东坐靠西窗的第 三排。 小阁楼采光不太好,屋顶伸手可触,瓦上装了几块明境以采光。小小的 窗外,松竹摇曳,光线变成了绿色。 先生面南而坐。一张大方桌,一把太师椅,一条戒尺,一本康熙字典, 一叠经书。没有黑板,但立有孔圣人——中国师道鼻祖的牌位。毛泽东由父 亲带着,上到楼上,首先便是向孔子礼拜,然后拜先生;同时,父亲把学俸 献上。 毛家认为《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是一些俗书,不读,毛 泽东发蒙的书是《三字经》。他在南岸的私塾同学有邹普勋(邹春培的儿子) 、毛新梅、毛甫存、毛春谷、毛伏元、罗石泉、钟志申等人。 邹先生教书方法全是老一套,即死记硬背。流行中国几千年的这种方法 ,培养了许多精通古文、擅长书法的人才,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 机械的、苦行僧式的读书法,极大地扭曲了儿童的自由、活泼天性。 毛泽东悟性好,加之在舅舅那里已有《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些 许基础,所以在邹先生这里时便十分的轻松。先生要他背书,总是难不倒他 。 1903年夏天,一个闷热的日子,邹先生因事外出,众人在小阁楼里自习 ,觉得十分难受。毛泽东一声吆喝,带着大家蹬蹬跳出去,一个个跃入南岸 塘中打起水仗来,正尽兴时,猛听岸上一声断喝——邹先生回来了!众人湿 淋淋上岸,等待惩罚。邹先生强抑火气,出一副对联,上联日“濯足”,要 毛泽东对下联,对不出打手板,毛泽东不假思索,对以“修身”;邹先生又 出一怪联:“牛皮菜”,毛泽东对“马齿苋”。先生认可,便也无话。 毛泽东与同伴极友爱。那时,大家都是提着一只饭篓,挂在小阁楼下的 厅屋里,中午便在这里热了吃。在诸多同学中,毛泽东的家境算是中上,还 有许多孩子,家里送来读书,已是千辛万苦,中餐就只能节省。其中有个黑 皮伢子,为了说服父亲让他上学,便以饿肚子和中午上山捡柴来补偿学费。 毛泽东发现“黑皮”一到吃饭时便不见了。他跟踪那黑黑瘦瘦的伢子上了山 ,真相大白:黑皮已捡了一大堆柴,正在挖葛根,又爬上树掏鸟蛋——这便 是他的中餐。毛泽东鼻子酸酸的——从来没有饿过肚子的他决定帮助可怜的 黑皮。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