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的正义
作者简介
〔美〕埃文·J.曼德利(Evan J. Mandery),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获法律博士(J.D.)学位;曾是死刑辩护律师;2013年其《野蛮的正义》一书入围“银法槌奖”决选名单。 曲若菲,法政题材译者;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政府学学士)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
内容简介
艾伦·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出了一身汗。这是1963年8月1日,他开始新工作的第一天,华盛顿一如既往,酷热难耐。他西装革履,从马里兰州海厄茨维尔的家里出发,忍着闷热,坐两段公交才能到达工作的地方。下车之后,他要走上四十四级大理石台阶,穿过一段柱廊。在他的上方, 建筑的三角楣饰上刻着一句话:“法律之下,平等司法(Equal Justice Under Law)。”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办公室——此时的德肖维茨,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阿瑟·戈德堡的法官助理。 他在前台填了几张表格,把困意揉出眼睛。德肖维茨和妻子有个一岁的孩子,而这天早上他又起得格外早,以确保自己不会迟到。当阿瑟·戈德堡说想要跟他谈谈的时候,德肖维茨一下子就清醒了。他清楚地知道一个法官叫自己的助理去办公室意味着什么——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戴维·贝兹伦(David Bazelon)的助理。贝兹伦法官是法律界的明星,同时也以喜欢大声训斥自己的法官助理而著称。 德肖维茨希望这次能不一样。他在戈德堡身上下了很大的赌注。一般来说,法学生能收到一封来自大法官的法官助理录用信就已经倍感荣幸了。而德肖维茨,一个实力超群的学生,在同一天收到了两封录用信——一封来自戈德堡,另一封来自雨果·布莱克(Hugo Black)。布莱克是一个偶像式的人物。他在最高法院有二十五年的资历,也是最高法院的两位思想领袖之一。多数年轻的法律人都无法拒绝一个为他工作的机会。但德肖维茨有不同的看法。“布莱克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他后来解释道,“如果我为他工作,我就只能帮助他做他已经做到的事情。戈德堡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位新的大法官。”但同时,潜在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没有人知道戈德堡的脾气怎么样,也没人知道他是会像布莱克那样成为大法官中的改革家,还是会像汤姆·克拉克(Tom Clark)那样沉闷而谨慎。 本书作者以调查记者般的求实精神,借助访谈、法官笔记、案卷记录等大量一手资料,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如纪实文学般精彩的法律史佳作。本书是近年来深入思考死刑问题的一部罕见佳作,英文原著曾入围“银法槌奖”决选名单,并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编辑年度推荐,位列《科克斯书评》2013年度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