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
作者: (美)托马斯·摩尔|译者:严冬冬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心灵地图
ISBN: 9787559627124

作者简介

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 美国人,一个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拥有哲学学士、音乐硕士及神学博士学位。他以荣格心理学和原型心理学、古代神话、西方文艺传统为主题从事演讲和写作,在欧美地区颇负盛名。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心灵地图》、《晚年优雅》是脍炙人口的畅销佳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通往内心的旅程 许多人定期同心理医生见面,反复谈论给他们带来了 莫大的情感伤痛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医生会据此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不外乎童年时代的亲子关系、心中怨气的郁 积、家中有人酗酒、小时候曾遭虐待等。无论采用什么疗 法,目标都是解决这些核心问题,让患者恢复健康快乐。 跟随心灵则与这些疗法完全不同,它的重点在于看待 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而不是具体的心理问题 。跟随心灵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的目的不在于“矫 正”某种瑕疵,而是“照料”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避免心 灵沦丧。 跟随心灵的重点根本就不在于人格或人际关系,所以 也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心理学范畴。关注周围的事物,重 视家庭生活和日常作息,甚至留意平时的着装,这些都是 跟随心灵的方式。五百年前,费齐诺撰写心理自助手册《 生命之书》时,特别强调要仔细选择颜色、香料、油料、 散步的地点和游览的国家,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决 定,或许看起来十分琐碎,但日复一日积累下去,就会对 心灵造成深远的影响。想到心灵时,我们总觉得它与大脑 并存,所以本质上是内在的。然而古代的心理学大师却指 出,我们的心灵与整个世界的心灵不可分割,二者都存在 于构成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种种事物中。 所以说,跟随心灵并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目标不是让生活一帆风顺,而是令生活具备深度和价 值。某种意义上,这比心理治疗更具挑战性,因为我们需 要培养更有意义、更具表现力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一过程 需要每一个人都发挥想象力。通常,接受心理治疗时,治 疗师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病人只需要坦陈问题就可以了 。跟随心灵则不然,我们必须全盘担起培养和塑造生命、 增进心灵福祉的责任。 心灵地图 要想“跟随心灵”,首先需要我们遵奉心灵显现和运 作的方式,了解心灵流动的方向和路线,读懂心灵地图。 所谓心灵地图,就是尊重心灵自身的习性,以平和温暖的 方式满足心灵的需求,按照心灵的逻辑,而不是思维的逻 辑前行。 “心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性质,是 体验生活和认识自我的一种层次,牵涉到深度、价值、联 系、心境和个人特质。在本书里,心灵并不是宗教信仰的 对象,与永生不灭也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尽管“心灵” 近在咫尺,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却很 难用语言具体解释。正因如此,心灵地图也不像现实中的 地图那样清晰可辨,一目了然,常常需要我们仔细聆听、 感受和关怀,才能明白。比如,最近我们染上了什么瘾, 做了什么特别的梦,心中有什么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心 灵地图中的图例和注记,时刻提醒我们,避免误入歧途。 心灵需要关怀,不需要剥夺。人们常常觉得,如果能 摆脱困扰他们的东西,情况就会好转。他们可能会说:“ 我必须改掉这个习惯。”“请帮我摆脱自卑感,帮我戒烟 ,帮我脱离失败的婚姻。”身为心理医生,如果我遵照患 者的这些要求,那我一天到晚都要忙着剥夺他们生命中的 东西。但我并不觉得根除问题是最终目标,也不打算担任 剥夺者的角色。相反,我努力让他们明白,在心灵地图中 ,这些“问题”是必要的,甚至是有价值的。 如果人们了解心灵地图,并按图索骥,生命就会变得 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贫瘠不堪。不少人曾经以为痛苦和 问题非常可怕,必须从生活中清除出去。其实只要敞开心 胸,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心灵,你就能领会疾病中蕴藏的信 息,懊恼中隐含的匡正,以及抑郁和焦虑暗示的改变。 一位30岁的女子来找我做心理治疗。她说:“我的人 际关系很糟糕,因为我总是过于依赖别人。请帮我摆脱这 种依赖性吧。” P2-4 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150周之久。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阴影中行走,它补全了我们失落的一角。 武志红导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