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52
折扣购买: 美好品格的塑造
ISBN: 9787542653208
侯士庭(James M.Houston),当代著名灵修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加拿大维真学院创办人,任该学院的校长和灵修神学教授多年,对福音派灵修神学及平信徒神学教育贡献卓著。著有《幸福真谛》、《心灵渴望》、《转化生命的友谊》、《喜乐放逐者》等,编有“信仰与灵修经典”系列。
第1章 个人气质与灵命更新 今天,世界上关于“人的品格”这个主题,仍然 有相当大的分歧。某些思想流派坚持,只要人能追随 本流派的主张,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人,也就是 说,这些思想流派认为人在某些情形下是可以得到更 新的。圣经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看法。圣经提到:“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7 )作为基督教福音派的信徒,我们很重视“重生”, 也深知“老我”仍存在。当保罗说:“我所愿意的善 ,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7 :19)他无疑是站在已经重生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因 为他处在挣扎中,渴望看到生命更新的印记。 思想、情感、行为的整全性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基督徒,对福音的认识 各有其独特的一面。曾有一位美国朋友跟我开玩笑地 说:“为什么福音在不同文化中,都能够产生一定程 度的吸引力?”他的解释是:“因为对威尔士人而言 ,他们可以为福音而歌颂;对爱尔兰人而言,他们可 以为福音而抗争;对苏格兰人而言,福音是免费的; 对英格兰人而言,福音是彬彬有礼的表现;对美国人 而言,则是他们能将福音包装并连本带利地收回。” 福音在各地所引发的不同表现,事实上是与“气质” 有关联的,不同气质的人对信仰持有不同的看法。所 以,在了解“品格”与基督信仰的关系之前,应先了 解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各种自我经验并不是分割的 。也许我们会说人有灵、魂、体,但通常不会把这三 者分得很清楚,就像虽然知道自己有想象力、有感受 、有意向,却不会把每一样东西都很清楚地分出来。 或许在研究思想时会尝试去分辨,但在日常生活中是 不会这样做的。英格兰人,特别是所谓的“大丈夫” ,常常会压抑自己的感情;北美的男士也是这样。因 为,西方人的确有重视“思想”多于“情感”的趋势 。保罗曾说,要使人的心思意念完全归服在基督之下 ,也就是要将人的心思意念夺回,使每一个意念都与 神有关联(参林后10:5)。 加尔文在《<诗篇>注释》的序言中说道,他和 诗人大卫有很大的分别。大卫无时无刻不将所有的情 感在神面前尽情流露,而加尔文本人只是在某些时刻 向神透露他某方面的情感。我们知道加尔文性格内向 、含蓄,所以可以体会他的说法。事实上,很多人白 白受苦的原因,就是由于不知道情感与信仰有何关系 ,而太过压抑自己的情感,甚至有时候会显得不知所 措,以为借着压抑就可以控制情感。其实压抑等于弃 权,弃权后根本没办法再去控制潜伏在人心里的种种 情绪反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某人自称相当注 重家居整洁,为了达到目的,他把所有的脏衣服都藏 在阁楼上。但有一天,一位修理水电的工人或其他工 匠到了他的“藏珍阁”,忽然问,把置于阁楼上的所 有脏衣服都往下扔,并全落在这位友人的头上。此时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老兄根本不懂什么是“ 整理”。 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有可能导致精神崩溃。当 我们潜意识内的压抑忽然浮现出来时,我们根本没有 方法去控制自己的情感。所以,若我们对所信的神认 真,就必须针对自己的思想(即从自己情感的角度) 来处理,让我们真的将所有的意念尽都归服在神的权 柄之下。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没有把握,其中一个 原因是基督的道理没有丰丰富富地住在我们里面;也 就是在我们的意识中,没有将心思意念深刻地沉浸在 神的话语中。心理学家指出,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百 分之十,未被发现和利用的意识部分竞占百分之九十 ,而这些我们所不知的绝大部分意识,却又影响着我 们的生活和行为。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