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尘阁(3双面俑)

忘尘阁(3双面俑)
作者: 海的温度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忘尘阁(3双面俑)
ISBN: 9787208132207

作者简介

海的温度,原名徐爱丽,洛阳人,现居广东肇庆,天涯社区认证写手,雁北堂文学社成员。典型双鱼座,爱读书,喜幻想,兴趣博杂,泛而不精。为人胆小本分,性格随和乐观,不贪恋,不妄求,自谓“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曾著大唐奇幻三部曲“闻香榭”系列。

内容简介

听周围人的议论和几个匠人的嘟囔,公蛎大概明 白发生了什么。 立行道是北市连通立行坊的交通要道,每日马车 粼粼,地面损毁严重,官府便组织人对主道进行翻修 扩建,只留了一侧的人行过道通行。今日一早,几个 工匠按照施工要求,在十字路口扩展道路,不小心挖 出几个瓦罐来。工匠们以为是什么宝贝,便想打开私 分,谁知道启开瓦罐,里面竟然装着一个死人的头颅 。 连续打开几个,无一例外,全部是头颅。几人吓 得够呛,忙去报告了监管道路修葺的工部小吏,小吏 到底有些经验,一边派人报官,一边自己扯了布条将 发现瓦罐的位置围了起来,免得围观的人破坏现场。 周围有看热闹的,大声询问中间的匠人:“喂, 一共几个?” 一个胆子大的黑壮匠人回道:“六个。” “都是些什么人?” 黑壮匠人手里拄着锼头,没好气道:“我哪里知 道?你自己过来问问它们。”周围人起哄起来,有人 七嘴八舌地问,便有人自作聪明地回答,一时间议论 纷纷,气氛高涨。 公蛎瞧着那些瓦罐口不大,正在琢磨死人脑袋是 怎么被塞进去的,只见对面人群分开,一群捕快飞跑 过来,将匠人及瓦罐团团围住,并开始驱散围观的人 群。 有热闹哪能不看,公蛎东绕西拐,爬到一处拆除 一半的牌坊台基上,刚好将下面的情形瞧得一清二楚 。 为首捕头打扮的认真查看了瓦罐及周围,详细问 了经过,经不住监工小吏的哀求,招呼几个仵作道: “先收拾回去,细细勘验,莫要误了这里的施工。” 又嘱咐监工小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而其中一个年纪大的仵作却迟疑起来,拢手在捕 头耳边窃窃私语了一番,捕头迟疑片刻,道:“就按 你说的办。” 不知不觉大半个时辰过去,围观的人渐渐少了, 只剩下游手好闲者兴趣不减。 公蛎惦记着花舫,正准备离开,却见阿隼急匆匆 过来了,后面跟着一个人,那人头上一顶宽檐帷帽将 脸遮得严严实实,公蛎还是一眼便认出了,正是毕岸 。 公蛎下意识伸手想打招呼,但刚伸出手便丧气地 缩了回来,将半个身子藏在一位围观者的身后。 一看到毕岸,便不由想起苏媚;一想起苏媚,便 想起玲珑——关于玲珑,公蛎说不上是什么一种心境 ,有痛心,有难过,但更多的是一种茫然,仿佛她只 是梦中出现过一般,缥缈虚无,无论温柔多情还是凶 狠恶毒,都如此不真实。 捕头行了礼,将情况一五一十告知阿隼。阿隼点 头道:“知道了,你在旁边候着即可。” 毕岸一言不发,先仔细查看了几个瓦罐,然后在 一片狼藉的工地四周走了一圈,标出四个位置来,低 声同阿隼道:“封锁周围现场,再找几个人来,同匠 人在这四个方位开挖。” 阿隼依言,叫了几个围观的看客,连同匠人分成 四组,分别在标记位置开挖。公蛎夹在人群中,捡了 一根树枝,装作帮忙,只是躲着阿隼和毕岸。 不一会儿,只听正东方向的匠人叫道:“这里也 有瓦罐!”公蛎一愣神,一脚踩进了松软的泥土中, 拔出脚来,却见下面一根细细的小骨头,像是孩童的 臂骨,登时吓了一跳,忙躲到人群后面去。 很快,四个方向都挖出了瓦罐。有的已经残破不 堪,同泥土砂石结在一起,有的却完好无缺。瓦罐内 部的泥土呈现青黑色,同普通的泥土不同。 清理出来的瓦罐足有二十几个,依毕岸的指示, 按照原方位摆放在道路正中的空地上,刚好中间一堆 ,四角分别一堆。 公蛎对正中那堆瓦罐尤其好奇,强压住心头的害 怕,从人丛中伸着脖子观看。果然,正中六个瓦罐, 有大有小,式样各异,有粗陶的,有细釉面的,也有 农家用的红泥土罐;里面装着六个小小的头颅,有的 不过比拳头大些,囱门甚至尚未闭合,竟然是婴儿头 颅。而且这些孩童显然不是同时死亡,有两个已经骨 化,一个似乎年代更早,朽得只剩下灰白的天灵盖。 毕岸戴上手套,将头颅一个个捧了出来,瞧了又 瞧,又取出一块黑黝黝的磁石,在囱门位置晃了几番 ,低声道:“寻常案件,交由洛阳县府承办即可。” 阿隼似乎有些不信,吃惊道:“寻常案件?”但 他显然没有质疑毕岸的习惯,马上转脸向旁边垂手而 立的捕头,威严道:“寻常案件,你等查案便是。” 捕头瞧着阿隼的脸色,小心翼翼道:“大人能否 给些提示?” 阿隼看了毕岸一眼。 几个捕快围近,毕岸头也不抬,低声道:“死者 为女童,最小的不足一岁,大的两个不超过八岁,针 扎致死,正中瓦罐埋的是头颅,其他四个方位,’分 别是四肢。”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