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
ISBN: 9787539973906
尼采,1844年出生于洛肯的一个牧师之家。他自幼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纤弱的身体使他产生了一种深沉的自卑感。他的生活, 除了靠巴塞尔大学的一笔退休金外,还得依赖几个朋友的善心,以及一些陌生人的陪伴。缺钱、孤寂、没有朋友——这一切都激发出尼采内心世界的自觉意识和无力感。因此他一生都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强化自身的力量。 他是一位充满激情而又疯狂的天才,他能在一个瞬间便能征服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思想在德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受到希特勒的狂热崇拜。希特勒曾将尼采引以为德意志民族的骄傲,并将尼采的作品赠送给墨索里尼阅读。同是尼采也引起鲁迅、梁启超、纪伯纶等人的强烈共鸣。其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悲剧的诞生》《尼采诗歌》等。一般人对于尼采总有种孤傲、 愤世嫉俗的印象,但也只有知道深渊幽暗的人才能明白璀璨的极致。说白了就是唯有智者才能不带成见地走进他的世界。
6 摆脱怨恨,化解怨恨,谁曾想到我是多么由衷地 感激我长期以来所患的疾病!这其中的道理并不简单 :不论强壮还是虚弱,人们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如果随便什么东西都能抵御疾病和体虚的话,那么 人本身的痊愈本能,即预防和抵抗力,便会削弱。由 此发展下去,人们便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困扰,如何处 理纷争,以及如何做出回绝——一切事物仿佛都变得 有悖意志。继而,人与事物之间愈发纠缠不清,种种 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意识,每一份回忆都成了 一道不可轻触的伤口。生病,本就是一种怨恨。 对于生病的人来讲,只有一剂良药,我将其称之 为俄国宿命论。当战争变得极为严峻时,俄国士兵便 不再一味抵抗,而是钻进雪堆保命,对于外界的一切 ,他们置之不理,不再做出任何回应。 这种宿命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视死如归的 勇气,还在于它是危险境遇下的保命良方。这种方法 有助于人们在恶劣的境遇下减缓身体机能的代谢,宛 如进入冬眠的状态,更有甚者,会像在墓地里修行的 苦行僧一样,一睡便是几个星期。 其实,如果一个人对遇到的任何一件事都要做出 回应的话,那么很快便会筋疲力尽的,此后,他就再 也不能做出任何反应了。这便是其中的逻辑。由此看 来,没有什么比怨恨更能消耗人的精力了。抑郁苦恼 ,忍辱含恨,神经敏感,无力报复却渴望报复,种种 欲望在内心交织混杂,对精疲力竭之人来说,这的确 是最有害的回应,因为它会迅速消耗精力,并且令有 害物质分泌激增。胆汁流入胃中便是由此引起的。对 病人来说,怨恨会令病情加重,所以必须被禁止,可 实际上,怨恨却是病人最习以为常的性情。 释迦牟尼,这位知识渊博的生理学家,对此也颇 为精通。我们将释迦牟尼的“宗教”称之为卫生学, 避免其与诸如基督教这种卑劣的东西相混淆。释迦牟 尼的宗教所产生的功效,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战胜怨恨 ,将灵魂从怨恨中解脱,这便是迈向痊愈的第一步。 “敌对不以敌对而结束,敌对以友好而终了”,这段 文字是佛祖教义的开篇。这一切,都不是道义上的主 张,而是生理学上的主张。 怨恨由于虚弱而产生,然而成为怨恨最大受害者 的,却恰恰是虚弱者本身。相反,对于精神饱满、体 格强健的人而言,怨恨便是多余的情感。事实上,对 于这种情感的驾驭与克制,也是精力充沛的有力证明 。有谁知道,我的哲学始终致力于抵制复仇感和怨恨 感,并将其引入“自由意志”的学说领域。同基督教 的斗争,只不过是其中的个例罢了。因而,对此有所 了解的人便会明白,我的所作所为究竟意义何在,以 及我在实践中本能的自信源于何处。意志颓废时,我 不允许这类有害的情感存在;精力充沛时,我也会努 力克制这种情感。对于我所提到的“俄国宿命论”, 我是这样实践的:在突如其来的境况中,除非是忍无 可忍的境遇、场合、居所或是社交圈,多年来我都一 直苦苦坚守。因为,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偶然,这比改 变它们要好些,比感到它们被改变要好些,也比反抗 它们要好些。 凡是试图阻挠我奉行宿命论的,抑或试图用武力 唤醒我的,都令我十分恼怒。事实上,这也是十分危 险的。 接受命运,安之若素,而不期冀“与众不同”, 这便是其中深刻的内涵。 7 还有一事不得不说,那就是战争。我天性好战, 进攻纯属本能。有能力与人为敌并成为对手,这或许 要以刚强的性格作为先决条件,并用刚强的性格成就 此事。好战的天性需要有与之反抗的事物存在,同时 这种天性也在不断寻求反抗。好斗的天性只属于强者 ,正如复仇与怨念只属于弱者一样,比方说,女人身 上拥有的报复欲望,以及对旁人苦楚的敏感,正源于 她的软弱。 进攻者的实力,可通过其对手的实力而判断。每 一次实力的提升,都表现在寻求更强大的对手或解决 更棘手的问题上,毕竟,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也 要向种种问题挑战。哲学家的使命不在于压制一切反 抗,而是要在抵御中倾其所能、灵活应变。 实力均等,是进行一场坦诚战斗的前提,一方若 对另一方等闲视之,或居高临下,或目中无人,那便 失去了开战的资格。 从我的实战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原则: 第一,我只选择战果赫赫的对手开战,我甚至可 以等到他们取得成就后再出击。 第二,我只在没有盟友的情况下开战,这样,我 只代表自己而不会累及他人。此外,我从来不在公开 场合抨击那些无损我名誉的言论。这便是我为人处世 的准则。 第三,我从不作人身攻击。我只把个人当作一面 放大镜,借此让世人看清一个普遍却暗地滋生蔓延、 难以掌控的事实。我曾以这种方式抨击过大卫·施特 劳斯。可确切地说,我抨击的是在德国文化界饱受好 评的一部经典著作,并当场揭露这种文化的实质。 我还这样抨击过瓦格纳。深层次地讲,我抨击的 ,是我们文化中带有的虚伪和粗鄙的特性。这些特性 ,往往会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第四,我只攻击那些在世人看来毫无异议的事物 ,那些看似毫无缺陷的事物。与敌对恰恰相反,我的 攻击是友好的证明,甚至是感激的证明。我把我的名 字与某人或某事的名字连在一起,以表明我的敬意。 赞成或反对,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若我向基督 教宣战,那也必然能够堪当此任。因为,我未曾从基 督教那里遇到过任何遭遇和障碍,连最严肃的基督徒 ,一直以来对我也都十分友好。所以说,我本人一直 是基督教友好的敌人,我决不赞成将千年的灾难加诸 于个人身上。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