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超越(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有限与超越(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作者: 金辛迪|责编:吴冰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8.10
折扣购买: 有限与超越(人的二重限制性及其平等)
ISBN: 97873002880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差异与平等 1.1人际差异的本源性 1.1.1差异的本质、特征 与类型 依据莱布尼茨(Leibniz, 1646-1716)的“差异律”①, 自然界里不存在两个完全 一样的东西。莱布尼茨21 岁博士毕业,先后“被五个 欧洲王室所雇佣”②担任皇 家顾问,被罗素称为“千古 绝伦的大智者”③,他在宫 廷授课时的一句名言被广 为流传:“一个花园里找不 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 ,即使是在皇帝的花园。 同样,两个同胞胎双生子 婴儿,即使再相似,其指 纹也不会完全相同;在全 球70亿人口中,也找不到 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就 是差异。 差异即是万物生而不齐 ,它是个体自生、自为的 存在性,它既是个体自由 存在的起点,亦是个体自 由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差 异是个体的客观自然存在 ,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亦无法完全消除。 差异的本质和特征普遍 地表现于人际差异的方方 面面。恰如森所说的,这 是“人际相异性(human diversity)的经验事实”⑤。 只要人类存在,人们就无 法抗拒来自:(1)所处外部 自然环境的差异,如因为 地理纬度、气候、可经济 化自然资源、便于传播化 的地貌地形等差异所决定 的贫穷落后地区与富饶便 利地区;(2)所持个体生命 禀赋的差异,如健残、寿 夭、强弱、高矮、美丑、 慧拙①,也即天生的体征形 态、感知觉功能、自然状 况等不同;(3)原生家庭的 差异,如父母家庭的贫富 状况与受教育环境、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