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作者: 钱穆|责编:卜艳冰//吕昱雯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1.10
折扣购买: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ISBN: 97870201566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刘向歆父子年谱自序 主今文经学者,率谓六 经传自孔氏,历秦火而不残 ,西汉十四博士皆有师传, 道一风同,得圣人之旨。此 三者,皆无以自坚其说。然 治经学者犹必信今文,疑古 文,则以古文争立自刘歆, 推行自王莽,莽、歆为人贱 厌,谓歆伪诸经以媚莽助篡 ,人易信取,不复察也。南 海康氏《新学伪经考》持其 说最备,余详按之皆虚。要 而述之,其不可通者二十有 八端。 刘向卒在成帝绥和元年 ,刘歆复领五经在二年,争 立古文经博士在哀帝建平元 年,去向卒不逾二年,去其 领校五经才数月。谓歆遍伪 诸经,在向未死前乎?将向 既卒后乎? 向未死前,歆已遍伪诸 经,向何弗知?不可通一也 。 向死未二年,歆领校五 经未数月,即能遍伪诸经, 不可通二也。 谓歆遍伪诸经,非一时 事,建平以下,迄于为莽国 师,逐有所伪,随伪随布, 以欺天下,天下何易欺?不 可通三也。 然则歆之遍伪诸经,果 何时耶? 且歆遍伪诸经,将一手 伪之乎?将借群手伪之乎?一 手伪之,古者竹简繁重,杀 青非易,不能不假手于人也 。群手伪之,何忠于伪者之 多,绝不一泄其诈耶?不可 通四也。 莽尝征天下通逸经、古 记、小学诸生数千人记说廷 中,谓此诸人尽歆预布以待 征,则此数千人者遍于国中 四方,何无一人泄其诈?自 此不二十年,光武中兴,此 数千人不能无一及于后,何 当时未闻言歆之诈者?不可 通五也。 与歆同校书者非一人。 尹咸名父子,歆从受学,与 歆父向先已同受校书之命, 名位皆出歆上,何不能发歆 之伪?班旖校书,亦与刘向 同时,汉廷赐以秘书之副。 歆伪中秘,不能并班家书而 伪之也。苏竞与歆同校书, 至东汉尚在,其人正士,无 一言及歆伪,且深推敬。不 可通六也。 扬雄校书天禄阁,即歆 校书处,歆于诸经、史恣意 妄窜,岂能尽灭故简,遍为 更写?伪迹之昭,雄何不见? 不可通七也。 东汉诸儒,班固、崔驷 、张衡、蔡邕之伦,并校书 东观,入睹中秘,目验伪迹 ,转滋深信。不可通八也。 桓谭、杜林与歆同时, 皆通博洽闻之土,湛静自守 ,无所希于世。下逮东汉, 显名朝廷,何所忌惮,于歆 之遍伪诸经绝不一言,又相 尊守?不可通九也。 稍前如师丹、公孙禄, 稍后如范升,皆深抑古文诸 经,皆与歆同世,然皆不言 歆伪,特谓非先帝所立而已 。何以舍其重而论其轻?不 可通十也。 然则歆之遍伪诸经,当 时知之者谁耶?而言之者又 谁耶? 且歆亦何为而遍伪诸经 哉? 歆之争立古文诸经,王 莽方退职,绝无篡汉之象, 谓歆伪诸经,将以助莽篡乎 ?不可通十一也。 谓歆伪经媚莽,特指《 周官》为说。然《周官》后 出,方争立诸经时,《周官 》不与。不可通十二也。 且莽据《周官》以立政 ,非歆据莽政造《周官》。 谓歆以《周官》误莽犹可, 不得谓以《周官》媚莽也。 不可通十三也。 考《周官》之见于汉廷 政制,最先在平帝元始元年 ,前一年哀帝崩,莽拜大司 马,白歆为右曹太中大夫, 相距不数月。其前两人皆退 居,不相闻。谓歆逆知哀帝 之不寿,莽之且复用,而方 退职不得志之时,私伪此书 以误莽欤?谓歆于争立古文 诸经前,已先伪此书,而故 自秘惜,不之及欤?抑歆为 太中大夫后乃伪之欤?不可 通十四也。 夫媚莽以助篡者,符命 为首。符命源自灾异,善言 灾异者,皆今文师也。次则 周公居摄称王,本诸《尚书 》,亦今文说耳。歆欲媚莽 助篡,不造符命,不言灾异 ,不说今文《尚书》,顾伪 为《周官》。《周官》乃莽 得志后据以改制,非可借以 助篡,则歆之伪《周官》, 何为者耶?其果将以误莽耶? 不可通十五也。 若歆自有专政改制之心 ,知莽好古,因伪为《周官 》以肆其意,则井田见于《 孟子》,分州见于《尚书》 ,爵位之等详于《王制》《 公羊》,其他如郊祀天地、 改易钱布之类,莽朝政制, 元、成、哀、平以下,多已 有言之者。此皆有本,何歆 之不惮烦,必别伪一书以启 天下之疑耶?不可通十六也 。 谓歆之伪《周官》,将 以媚莽助篡,未见其然也。 且歆伪《周官》以前,已先 伪《左氏传》《毛诗》《古 文尚书》《逸礼》诸经。《 周官》所以媚莽,《左氏传 》诸经又何为哉? 谓将以篡圣统,则歆既 得意,为国师公,莽加尊信 ,而莽朝六经祭酒、讲学大 夫多出今文诸儒,此又何说 ?不可通十七也。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