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韩非子(国家的秩序)(精)/经典宝库
ISBN: 9787510875472
第一章 韩非子的基本观念 一、人性自利 人,天生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性情?这性情影响他的思 想行为。团体中的每个人,思想行为是好是坏,直接间接 都影响到国家的治安。韩非子生长在纷争扰攘的战国晚期 ,为了挽救危弱的韩国,热心地探讨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案 ,他像医生诊查病人一样,诊断出时代弊病的症结所在, 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利的心理。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孟子说性善,但并不否认人们 受后天环境和人事关系的影响,有陷溺的可能,所以要好 好存养善性,克制欲望。如果我们探究,为何会受某种影 响而有所沉溺改变?韩非子认为,正是自利的心理。荀子 谈性恶,因为这个理论,两千多年来荀子被误解,被冷落 。不过,我们得了解:荀子所说的“性”,其实只是指种 种的欲望。人们为了种种欲望,难免争夺,互相伤害,所 以荀子要提倡人为礼义的力量,使人们克制欲望,矫治偏 差的行为。荀子的礼治思想,便建立在他确认人为礼义的 教化力量,可以改变人们天生的种种欲望,足以维系社会 安定的秩序。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他说得更切实,更具 体,那便是:人性自利。人们总是为自我打算,哪样对自 己有利益,就去做,哪样对自己有害处,就避免。荀子所 说的“好利疾恶”,其实就是自我打算哪! 我国学者一向讳言“利”,似乎谈到利,便很卑污, 有损光辉的人格。事实上,哪个人做事不是衡量得失,趋 利避害?现代民主观念,谈权必也谈利,人民的权利是民 主国家施政措施首先必须顾及的大前提;在国际间,国家 的权益不容被忽视,国家共同的利益是全民应当一致努力 去争取的。如此说来,谈利又有什么不妥? 照实际情形来说,自利与自我打算的心理既然普遍存 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影响人们的行为,那便是 治国不能不留意的问题。韩非子是积极进取,主张面对现 实,寻求切合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他并不否认人有善性, 只是认为当时的环境已不如古代淳朴,在争夺纷竞之下, 人们天生自利的劣根性显露无遗,真正能自我约束,知足 知止的少之又少。而法家的政治理论,一直是针对广大人 民,讲求普遍而又绝对的效果,因此认为:不能冀望人人 都向善,可以单凭德化就解决问题;而应该正视人性自利 的症结,因势利导,研拟周密稳妥的方策。在国家的公利 大前提之下,如果能够人人各得其利,那何尝不是相当理 想的幸福环境?韩非子的一整套治国理论,就这样由人眭 自利的观点拓衍出来。 (一)勇于逐利 鳝鱼①滑溜溜的,像冷冰冰、阴森森的蛇一样,蚕儿 软软灰灰的,像爱吃橘柚叶子的臭乌蝎(zhu)②一样。人们 见了蛇,就又惊又怕;见了乌蝎,就汗毛直立,浑身起鸡 皮疙瘩。但是,打鱼的人手握着鳝鱼,农家妇女捡拾着蚕 儿。大凡有利益的地方,人们就浑然忘却自己的嫌恶,都 会勇往直趋,就像古代的勇士孟贲、专诸③啊!(《内储说 上》④)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