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精)

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精)
作者: 吴其昌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精)
ISBN: 9787513328678

作者简介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浙江嘉兴海宁县硖石镇人。历史学家。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从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史,钻研不辍,时有著作发表,深得王、梁两先生器重。1928年任南开大学讲师,后任清华大学讲师,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兼历史系主任。著有《殷墟书契解诂》《金文世族谱》《朱子著述考》《宋元明清学术史》等。

内容简介

第七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 二五 镌留着悲壮史迹的“崖山”熊子乡 熊子乡——这梁氏降生的地点,也足够刺激梁氏 一生之荣誉和热血。何以故?梁氏自己就曾说过: 余乡人也,于赤县神州有当秦、汉之交,屹然独 立群雄之表数千年,用其地与其人,称蛮夷大长!留 英雄之名誉于历**之一省。于其省也,有当宋、元 之交,我黄帝子孙与北狄异种血战不胜,君臣殉国, 自沈崖山!留悲愤之纪念于历**之一县。是即余之 故乡也。……余实中国南端之一岛民也。……(《三 十自述》) 梁氏以一“数百年栖于山谷”而为“岛民”之特 质,而自幼即*本乡过去“光荣”和“悲痛”两大纪 念之刺激,梁氏一生命运“种子的薰习”,即奠基于 此时。 二六 祖榻上的口训 他脑海薰习中所**早、*洁、*纯和一生印象 *深的,当推他祖父梁维济的口训。 余逮事王父者十九年。……王父爱余尤甚。四、 五岁,在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夜则就睡王 父榻,*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 、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同上) 后来,梁氏虽然*“康*”所挟持,不能始终追 随中山先生以倒满清,但他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 所发表的言论,竟是一个激烈的革命*! ……鄙人诚非有爱于满洲人也。……鄙人虽无似 ,一“多血多泪”之人也。每读《扬州十*记》《嘉 定屠城纪略》,未尝不热血溢涌!故数年前主张“排 满论”,虽师友督责*至,曾不肯即自变其说。至今 *而此种思想蟠结胸中,每当酒酣耳热,犹时或问发 而不能自制。苟思有道焉,可以救国,而并可以** 者,鄙人虽木石,宁能无歆焉!……(《伸论种族革 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 像这种明确痛快的文章,真可与当时革命*的宣 传品的笔锋,交相比美。严复批评“梁氏实为亡清代 二百六十年社稷之人!”(见《学衡杂志》:严几道 与熊纯如手书)。虽然未免推奖过甚,然而他的首先 发难的功绩,实在是不容否认。而梁氏也曾说: 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智识、有血性的人, 可算没有一个不是革命*。但……手段却有小小差异 :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 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 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时事杂论·辛 亥革命的意义》) 这话可以代表当时多少有血性的人的意见,虽不 可知;但无论如何,却确确实实可以代表梁氏个人当 时的意志和行动。 二七 开始离乡——睁开眼睛了 童年的梁启超,究竟不过是一个不见世面、孤栖 山海的“岛民”,然则他后来一生的政治、民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