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
作者: 曹江涛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
ISBN: 9787571319052

作者简介

曹江涛: 博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优化与控制、机器人知觉到拟人行为的智能联结方法、工业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学会会员和IEEE 学会CIS成员,辽宁省自动化学会理事,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入选辽宁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已在国际国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检索12篇,EI检索35篇。 姬晓飞: 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视频分析与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理论、图像处理、视频分析在智能视频监控上的应用。先后参与辽宁省航空专项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英国EPSRC重点项目、欧盟FP7-SEC专项基金项目等,以及10余项图像处理领域的技术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4篇,EI 检索15篇。 李喆: 博士,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统计过程监控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内容简介

在线试读: P51-52【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 关于人工智能现在“能”做什么的问题,报告中提到:专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是让人工智能系统专门做一件事儿已经有所突破,比如下围棋的“AlphaGo”,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跨过障碍物,还有四足机器人像狗一样跑得非常快,可以爬楼梯、可以相互配合着开门逃跑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做的机器鱼、虹膜识别,谷歌最新的语音人机对话,还有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各种人脸识别的应用等。专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其核心技术——机器学习的飞速进步,就是借助“深度学习”等方法,让机器借鉴了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过程当中的层次化过程,用于图像分类的人工智能识别错误率已经低于人的错误率,也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方法可以让机器人的识别力高于人的(图4-4、图4-5)。 关于人工智能现在还“不能”做到的事情,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做不到“通用”或者“一脑百用”,就是“四有四无”。① 现在人工智能是有智能没有智慧,智慧是高级智能,有意识,有悟性,可以决策。② 人工智能有智商没有情商,距离科幻电影中跟人类谈情说爱的人工智能还差得很远。③ 人工智能会计算不会算计,一个词倒一个顺序,这个概念完全不一样。④ 人工智能有专才没有通才,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不一定会下象棋。随后,报告中还举了一个在线翻译的例子,就是用谷歌翻译“那辆白车是黑车”和“能穿多少穿多少”等,谷歌翻译也翻译不出来。也就是现有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举一反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人类的智能存在很大差距(图4-6)。 P92【青少年的机器人比赛】 机器人能够成为一种对青少年极具吸引力的事物,不仅仅因为其炫酷的外形和各种神秘的黑科技,更因为其能够带给青少年的那种潜移默化的能力提升和智力培育。为此,全球各地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机器人竞赛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机器人的设计与操作中。他们自己动手设计机器人,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改造机器人,用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取得赛场上的冠军,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等。 P109-112【机器人与人谁更靠谱】 2018 年6 月29—30 日,一场机器人和人类医生的“读片大战”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开。这场比赛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是全球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图7-1)。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在两轮“读片大战”比赛中,“BioMind天医智”分别以87%、83% 的准确率,战胜医生战队66%、63% 的准确率。值得一提的是,两轮比赛“BioMind 天医智”均仅用15 分钟左右的时间便答完所有题目,而医生战队几乎答到30 分钟时限的最后一秒。 ······ 不用担心机器在临床技术方面超越人类,历史经验表明,机器会取代人类完成繁琐的工作,人类腾出手去完成更精巧的工作。 ······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15 频道报道,2018 年6 月16 日晚上10 点左右,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Mesa)发生交通事故,一辆汽车在乡村俱乐部大道南行驶时,遇红灯没有停车,直接撞上对向谷歌公司的“Waymo”,随后又撞上3 辆私家车,一共5 辆车辆卷入这起车祸。之前的5月5日,“Waymo”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市发生了一起车祸,车内前置摄像头的视频显示了“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处在正常行驶状态,另一条车道上的本田轿车可能是为了躲避从路口驶出的车辆,几乎正面撞向自动驾驶车辆(图7-4)。两起车祸中,自动驾驶功能都是关闭的。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报道,苹果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发生在2018 年8 月25 日上午6点58 分,地点是在圣克拉拉市,位于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总部附近。当时苹果公司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测试车型为改装的雷克萨斯RX450h,正准备从基弗路并入劳伦斯快速路时被追尾。一辆2016 款日产聆风(Leaf)轿车为了躲避行人,以大约每小时24 千米 ( 约15 英里) 的速度与苹果公司的测试车相撞。当时,苹果公司的测试车正以不到每小时1.6 千米(1 英里)的速度行驶,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并入劳伦斯快速路。两辆车均受损,但双方均未报告有人受伤(图7-5)。 思考:如果是开着自动驾驶功能,“Waymo”能够躲过这两次的被撞吗?开着自动驾驶功能的苹果公司测试车如何躲开直接撞过来的汽车?如果将来都是自动驾驶的车辆,还是不是继续存在这种突然撞过来的车辆? 1.本书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前世今生,多角度展望了机器人的未来。本书用真实的案例展望或者说是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指出了高科技本身没有对错,其对人类影响的两面性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类有必要未雨绸缪形成合力,确保其正面效应,确保其造福人类。 2.社会上机器人比赛林林总总、各有特色,如何让孩子们对这些大赛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初步认识,是迫切需要的。同时,家长们也一定愿意从中了解到各种机器人比赛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赛事和能力锻炼项目。 3.本书作者作为机器人相关技术的专业人士,却能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围绕具体内容进行交流,写出一本看完了也不觉得累的科普图书。这本书能够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机器人的温度,在边读边看中享受到机器人在生活中带来的帮助和便捷,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瞬息万变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4.作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不再是“神秘”“未来”“高科技”的代名词,而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开始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此,本书从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讲起,从身边的机器人讲起,让机器人技术不再神秘,让机器人应用不再高不可攀,未来已来,只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