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史(精)
作者简介
杨汀,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专业(双学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0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任参考消息报社助理翻译、翻译,2012年~2014年、2016年至今任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
内容简介
“尊王攘夷”与“佐幕开国” 明治维新之前的迂回曲折 提起“明治维新”,读者也许首先想到1868年1月(庆 应三年十二月)的“王政复古”政变及同年4月(明治元年三 月)的“五条御誓文”。此时的日本,展现出吸收欧美文明 、寻求“富国强兵”和“公议舆论”(合议制)目标的近代 中央集权国家的鲜明姿态。 但为了这一天,此前还有着二十余年的迂回曲折,以 及众多领导者和思想家“恶战苦斗”的历史。 这种“恶战苦斗”的最大原因,就是“尊王接夷”论 因外压刺激而抬头。以1853年佩里舰队来航为象征,欧美 列强的军事压力将日本旧有的“尊王”传统及已持续250余 年的“攘夷”传统相结合。这两项传统又因“水户学”及 吉田松阴等人的推动,合并为“尊王攘夷”这一“国是” ,使得日本出现了强烈的“原教旨主义”。 另外,在长达250余年的“锁国”历史申,幕府末期的 日本已经习惯了一国和平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 较为弱小的国家之一,根本不具备对抗欧美列强“开国” 要求的军事实力。对日本而言,并无“开国”以外的现实 选择。因此,当时统治日本的幕府政权只能容许“开国” 。而以当时的语言描述,支持幕府、容许开国的立场,被 称为“佐幕开国”。 消除“尊王攘夷”和“佐幕开国”之间的矛盾,是一 个极端困难的课题。这不仅涉及对外政策的根本矛盾,还 涉及国内政治体制层面“尊王”与“佐幕”之间的根本矛 盾。从1853年佩里来航之后,直至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 日本在这15年间不断进行着“恶战苦斗”,以寻求解决双 重根本矛盾的出路。 “恶战苦斗”的四个阶段 “尊王”还是“佐幕”,“攘夷”抑或“开国”?这种 双重根本矛盾(双重“国是”)此后逐步分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始于1842年清国在鸦片战争中败北。当时日 本的部分领导者已经明确预见到,在不远的未来,英国将 挟战胜之余威迫使日本“开国”。早在这一时期开始,就 有一些人提出,日本必须建设不输于欧美列强的海军,并 建设近代化的陆军和炮台等设施。 第二阶段无疑始自1853年(嘉永六年)和。1854年(安 政元年)美国舰队的两次来航。在此期间,面对佩里以强力 军舰为后盾的“开国”要求,日本既无法接受,亦无法拒 绝。如果拒绝美国要求而与之一战,日本必败无疑;如果 接受美国要求“开国”,则对于长期以“锁国”为“国是 ”的幕府政权而言,就将失去作为统治者的正统性。 第三阶段始于1857年(安政四年)至1858年之间。佩里 舰队来航时,并未提出“通商”条件,而只是在实现“和 亲”后即行返回。对此,美国政府于1857年通过其首任驻 曰总领事逼迫日本签署正式的通商条约。当时,除了“攘 夷”与“开国”的对立之外,围绕将军继任者人选的问题 ,幕府与强力大名之间也产生了矛盾。日本的对外政策与 国内政治同时出现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