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ISBN: 9787548062929
“文学”概念的变迁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 而是称“文学”,如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 每年由各郡国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考者称为“ 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 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 名词。史书上载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 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诗歌 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且富于感情色彩的 语言艺术形式,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 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尚书·虞书 》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早 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在实际表演中 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 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 因此被被称为“诗的国度”。 诗的分类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 诗主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古诗、楚辞、乐府 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 裁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与 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 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其字数、句数 、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 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 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 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 、悼亡诗、讽喻诗等。 乐府 乐府原是指管理音乐的机关,最早见于汉惠帝 时,汉武帝将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主要功能是 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以供宫廷娱 乐和庙堂祭祀,使当时的民歌得到很好的保存。后 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诗” 或“汉乐府”。 汉乐府的最大特点就是叙事性,即“缘事而发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汉代乐府 的杰出代表。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 的五言诗。 汉乐府不仅哺育了当时文人的诗歌,而且对魏 晋乃至唐代诗人都有巨大影响,建安文人都喜欢用 乐府旧题反映社会的离乱;唐代李白、杜甫也都有 乐府题诗作,白居易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 并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