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灵魂(中国作家的生活现场)(精)/对话百家

安顿灵魂(中国作家的生活现场)(精)/对话百家
作者: 编者:李清川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安顿灵魂(中国作家的生活现场)(精)/对话百家
ISBN: 97875500323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作家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很奇怪 说起王安忆,在上海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在中国文坛 可称得上大家。她的创作大都以上海题材为主,也兼具一 些农村题材。但是生长于上海的她,对上海却有着复杂的 情感,让她离开,她的生活又不习惯,她很难说这是爱还 是不爱,也很难客观地去看待这座城市。于是,在她作品 里表现的上海不断在变化,这也是她一贯坚持的写作手法 ,是她表达世界的方法。她的作品,让*多中国人了解了 上海,也让*多世界人了解了中国。 你曾经说过,现在小说被过量地、过度地消耗着。花 一周写的小说,读者半小时就能读完。现在《匿名》打破 了这个常规,是一部让人无法快速阅读的小说。你在写的 时候。是否**忽略了读者的接*能力? 问题并不在此。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写的《匿名》,读 者两个星期依然可以读完。读的真比写的快乐,创造总是 比消耗来得缓慢和困难。我们不能要求读者和作者同样艰 辛,正相反,希望他们能够从我们的劳动中得到愉悦。我 说小说被过度消耗,也许是在另一个语境中,一时也想不 起来了。《匿名》在接*上的危险大约是读者会中途放弃 ,不与我“死磕”到底,我确实挺为难读者的。希望这闲 难能以价值作为补偿,即艰涩之后能有所快乐。 大量的景物铺陈几乎有些**。看《匿名》的时候, 我脑子里偶尔会飘过《鲁滨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 。这些景物的描写把情节挤到一边,成为我继续往下读的 *大吸引力。我一边看一边想,没有亲自去过是不是描写 不出来?或者我忽略了作家的想象力? 景物铺陈应是我向来爱好的,《长恨歌》前几章都令 人不耐烦了,我重视空间的戏剧性,将空间布置好,人不 说话也自有传达。小说依附在时间的流淌上,空间转瞬即 逝,挽留它停滞是义务。用文字语言刻画建设,还是仰仗 时间使它存在。作者的想象力是主要的工具,身体经验是 攫取的材料,如何认识决定于如何启用,材料本身是客观 的,质和量都有限。小说写作则是主观的工作。 你在多次访谈中谈到评论,尤其是谈到陈思和,他的 意见你一直比较看重。比如他曾建议你的《启蒙时代》如 果再多写一倍的字数,分量就不一样;《匿名》的写作, 也是他建议你“应该要有勇气写一部不好看的东西”。为 什么你如此看重评论家的建议? 陈思和于我,不单纯是评论家的身份,可说是思想与 文学的知己。我并不将他的话当作评论家的发言。这也见 出从20世纪80年代始的作者与批评的关系。开头好,步步 好!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文学的天地。我想,大约有些接近英 国现代文学中弗吉尼娅·伍尔夫和福斯特的关系。他们都 是小说家和批评家,从这点说,我希望陈思和有**也写 小说。而这一点是可以期待的。 你在采纳他的建议的同时,实际上已经认同了他的说 法,即“不照顾读者的心情,不管他们读得懂读不懂”。 1987年,你写过一部《流水三十章》,后来自我评价是“ **难看”的作品,因为当时决定要写一个有突破的长篇 ,必须要用特别的语言叙述。你要写的人物像个蚕,从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