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军人的十大财富

当代军人的十大财富
作者: 高成运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28
折扣购买: 当代军人的十大财富
ISBN: 9787503933554

作者简介

高成运,青年作家。安徽省宿州市人。曾在部队服役12年,现供职国家民政部。主要著作有《冲向苍穹》、《向后转向前走》等。

内容简介

政治要人离你并不遥远 我在部队时曾带过几年的新兵,其中有一个新兵在新兵连结束后就被 调去到一个首长家当警卫。3年后他退伍了,每到老兵退伍时,首长都要来 看望一下退役的士兵,并且与大家合影留念。他借机还与首长单独合照了 一张。他回到家乡后开了一个饭馆,开始很少有客人光顾。后来,他想起 了与首长的这张合影,就把这张相片放大了20倍挂在饭馆一进门的墙上, 没想到饭馆的生意一下子火了。大家听说这个饭馆的老板和北京的一位政 治要人合过影,纷纷怀着既好奇又敬佩的心情走进了他的饭馆,从那以后 ,他的生意好了,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退伍战士的这一做法我并不十分赞成,但他利用政治要人的效应来开 拓自己事业的思维却是可取的。这是军人具有政治头脑的一种重要表现。 政治要人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拥有着别人无法掌握的政治信息。 与政治要人关系紧密,就有可能捕捉到一些政治信息,如果你在经济领域 的话就会依此及时做出决策。 政治要人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物,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 们也常常被视作公正的化身和正义的代言人,与他们交往,也会增强自身 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尤其是企业界人士更热衷于同政治要人交 往,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如此。 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就是个善于与政治要人交往、主动寻求政治要人 帮助的退役军人。 汪海出生于山东微山湖畔,1960年参军入伍,曾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1971年他退役后分配到青岛市橡胶六厂当工人,不久又转到九厂。后来他 被任命为橡胶九厂的党委书记,就是在这里他创造了双星集团和他个人的 辉煌。在他的带领下,双星集团由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拥有 140多条制鞋生产线、年产鞋超过6000万双的企业,并涉足服装、轮胎行业 ,形成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双星集团市场销量连续九年居全国同行业第 一名,并在美国、日本、香港、俄罗斯、波兰、中东地区等设立了10个海 外经营公司,先后与100多家外商建立了长期贸易关系,产品销往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雄居全国同行业榜首,双星品牌价 值达100多亿元。 汪海是中国最早实行企业改革的企业家之一,他善于积极寻求政治要 人的支持,这保证了他对企业改革的顺利和成功。汪海曾列举过中国优秀 企业家必备的八种素质,第一种素质就是要有政治家的敏锐头脑,可见政 治素质在他心里的分量。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搞任何新花样都是很 难的。双星集团是第一个实行横向联合的国有企业。联合之初,其艰难可 想而知。当时,汪海向全厂职工谈了自己的想法:在乡镇企业建立分厂, 把老产品逐步扩散出去,总厂集中开发新产品。但没有人同意,职代会提 了210条意见,182条指责他是卖厂。汪海去找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得到 支持。 汪海仿佛一下子掉到了枯井里。但他冷静思索,把这一设想同企业的 整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想,同国家改革的总趋势联系起来想,越发感到自 己的办法势在必行。 他想到了市领导。当时的青岛市委书记曾担任山东省分管工业的副省 长,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听完汪海的设想,说:“如果每一个企业领 导,都能像你这样大胆去想,深入调查,事情就好办多了。”最后,市委 书记表态:放手去实践,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有了尚方宝剑,汪海组织精兵强将,实施了自己创造的横向联合计划 。 1984年11月24日,为了把橡胶九厂宣传出去,汪海在青岛市组织了记 者会,这是全国第一次由企业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43家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招待会。 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发难,告到市纪委,说他假公济私,捞取功名, 浪费钱财。此时,汪海知道问题弄不好就严重了,于是他又想到了市委书 记。 市委书记听了汪海的汇报后,认为企业借助于新闻界宣传企业和产品 的知名度,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最后,还是市委书记为汪海正了名。 在部队里特别强调军人要主动向组织汇报思想,这是一种讲政治的表 现。汪海显然受到了这种影响,懂得争取政治要人的帮助和支持,利用政 治要人的威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华为集团的总裁任正非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浙江省浦江县,1968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之后直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他在军队整整度过了14个年头 ,1982年以副团级身份转业。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后公 司发展迅猛,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及 接入系统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 。其个人财产为5亿美元。 早在1994年,任正非就受到过江泽民同志的接见,但那时华为还只是 一个销售额刚刚达到9亿元的小企业。到了1996年,华为的销售额猛增至26 亿元,与其他几家国内设备商一起,对国内跨国公司形成了对抗之势,引 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当年朱镕基副总理的视察,不仅给华为带来了贷款 上的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予以了高度重视。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始终保持着政治上的敏感性,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政 治背景的商人,他一直努力寻求官方的认可和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自己与政治要人的接触,任正非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宣传效应, 最大限度地来利用这种政治资源。 任正非曾在一次集团干部会议上指出:“对计划的预测和宏观调控时 ,要靠感觉。往往感觉不完全来源于经济,也不完全来自于订单,有时也 来源于政治。” 在华为总部那个长长的走廊里,任正非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被放大, 一张张挂满了墙壁。来到华为总部的客人都会感受到这种无形的力量。 任正非一直拒绝、回避媒体,因此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他会 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抛出他的一篇篇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文章,这些文章 会在业界流传,被企业中人当作范本一样在网上搜索、研读。 2001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叫《我的父亲母亲》的文章,在行业和网上 广泛流传,这篇文章就写到了任正非与政治要人的交往,从文章里可以看 出任正非对与政治要人接触的重视,以及对政治资源的炉火纯青的运用。 在军营培养的政治素质使他们明白:一个人要想成功,争取政治要人 的帮助是一种高明的思路。 但政治要人的支持和帮助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得到的。研究这些军人 出身的成功者,我发现,有两点最为关键:其一,本身要有能力,有潜力 ,有前途;其二,要有公心,不要仅为一己之利。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