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70
折扣购买: 让绩效落地
ISBN: 9787515831992
陈 松 前沿管理研究者、多所高校EMBA特约讲师、职业培训师,历任国企、外企、民营企业高管,拥有多年的运营与管理实践经验。于2010年进入管理咨询行业至今,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过专业的咨询与培训服务,其诊断及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角度往往以实效为出发点,以工具为解决路径,尤其擅长企业的绩效诊断与落地问题。
第2章? 秩序是头等大事 管理者要在“事”的方面做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才是组织日常工作管理的核心呢?《论语》中有一段齐景公与孔子的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做好国君应该做的事,大臣做好大臣应该做的事,父亲做好父亲应该做的事,孩子做好孩子应该做的事,那么,这个国家就被管理好了。 各个角色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各自安好便是晴天。这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本质就是秩序,在组织中,秩序是头等大事! 决和策是两件事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管理者向上的秩序表现。传统的下情上达、反馈、请示等基础性工作暂且不提,先通过举例来重点关注一下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且会经常出现的问题。 我们看经营决策层中的“决策”这个词,实际上它是两个分开的字:决和策。经营决策层最重要的事情是决,而不是策,下级才是负责向上供策或是献策的。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特别强调决和策的分离呢?结合我们日常的实际工作,下属拿着领导的策干活和拿着自己的策干活有什么区别呢?下属如果拿着领导的策干活,工作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会怎么做?大多数会去找上级反映困难、寻求答案,很容易成为“二传手”,这个现象也是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那么,如果是由下属向上供策,并按自己的策去行事呢? 某商业银行的下属支行在推广ETC业务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结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当苑行长接到免费办理3200台ETC的营销任务后,就开始头疼,因为支行所在的区域小、任务重、居民少、单位客户也早就在第一轮办理时被各家银行“扫荡”过了,同时,还要考虑营销团队的积极性怎样调动。面对问题,苑行长专门召开了一次关于ETC营销的特别会议。会议一开始,苑行长详细讲解了营销ETC对社会、对客户、对行里、对员工个人的意义,并真诚地希望营销团队能够集思广益,共同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并公布了团队及个人ETC营销的奖励办法。 接下来,苑行长采用了促动技术中的“团队共创法”,通过确定核心目标、头脑风暴、归纳、总结、形成方案五大步骤,充分调动了营销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两个半小时的讨论,营销团队形成了9种操作性很强的营销方案,大家的热情和信心也都高涨起来。苑行长在肯定了大家的方案后,当场表态将全力支持营销团队。 理想的丰满挡不住现实的骨感。营销人员很快发现营销策略中的“路口设点”方案在执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客户不仅不配合还对“拦路营销”的行为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可“路口设点”方案是整体营销策略的主阵地,一时间营销陷入僵局。方案是自己提出来了,当时在行领导面前可是把话都放出去了,不说对行里,就是对自己也必须有个交代。于是,营销团队开始一起反复研讨,最终,营销团队将路口设置的具体位置、营销时间段、宣传方式都进行调整,还特别增加了周边情况的调研和一句话营销,最终,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同时,以超额23%的战绩圆满完成上级银行布置的营销任务。 可同样接到ETC营销任务的陈行长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亲自分解营销任务,直接布置营销方案,有时直接冲到第一线,有时变身大堂经理,有时变身教官亲身做示范,陈行长心想,虽然累些,可坚持一段时间把业绩搞上去也是值得的。可到头来ETC办理量不但没上去,员工的牢骚却多起来了,积极性也下降了,天天还总是各种干不好、各种请示,陈行长有时在想,要这些人有什么用?为什么自己去解决就很顺利,反复教下属多少次,也学不会。 这就是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差异所在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解释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作自我服务偏差,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自我服务偏差有两面性,一方面会让个人觉得自以为是,过分强调个人的贡献,而忽略个人的不足。但另一方面,自我服务偏差可以让人们面对挫折更能坚持、敢于挑战,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与更大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人们取得更多的成就和进步,同时,还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从管理的角度看,如何扬长避短,这就要考验上级如何做好“决”的水平了。 一本提升团队绩效和领导力的宝典 有目标不等于有结果!有制度不等于有执行!有考核不等于有绩效!跳过绩效的陷阱,只要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