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旅游学术研究十讲
ISBN: 9787100216890
保继刚,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2004—2018年),现任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IAST)会士;兼任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及旅游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青年)和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8项。倡导并主持实施旅游减贫“阿者科计划”。
第一讲 从现实问题到学术问题 旅游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距离相对较近的学科,中国旅游研究的开始便随着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以及现实对理论的启发与推进,在中国旅游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旅游业自改革开放开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旅游学研究也不断丰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即论文质量的提高与论文数量的增加并非同步增长,优秀的论文成果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层次的,从研究方法到研究规范,在主动反思中我们不断逼近问题的真相。其中,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不分、对“什么是真正的研究问题”缺少辨析、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导致学术研究水平一直难以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一个尴尬的判断 “我们走了很久,好像又常常回到原点”,这是我几年前关于人文地理的一个感慨,但回顾旅游研究发现,这一尴尬的判断对此同样适用。陆大道院士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以SCI 为主导的论文挂帅扼杀了科技创造力》,这篇文章在国内引起很大的轰动。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真的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吗?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SCI 文章是否有助于促进人类认识自然或生命的本质,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我相信如果文章没有突破,应该是发不了SCI的,《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主观上会刊发空洞无物的文章吗?所以,我认为当前的研究处境似乎非常尴尬——好像走了很远,但好像又常常回到原点。 我很熟悉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圈子,也很尊重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学者。但我们这代人已经形成了一些难以改变的认识和观念,于是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你们这代人身上,找很好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在一次博士训练营中,在各自讨论硕士论文的学术问题后,90% 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硕士论文没有学术问题。硕士论文中没有学术问题,还洋洋洒洒地写好几万字?可能上一届的师兄师姐都这么写,所以下一届也依葫芦画瓢。然而,没有学术问题其实不是学生的错,而是老师们没有教好。 当处在二维平面里,只看到平面投影时,我们是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比如,一罐水在二维平面里只是一个圆或长方形,到了三维空间才知道是一罐水,再仔细看,发现这是一个易拉罐装水。当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研究时,我们觉得看到的文章都挺好的,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进入三维世界,所以还没有形成基本判断,无法辨别好坏。大家都学过学术文章的“八股文”格式,要有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正文部分要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最后的讨论,但老师可能没有教大家“何为研究”以及“何为好的研究”。 旅游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保继刚教授关于“旅游规划原理和方法”的课程精华。本书是旅游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保继刚教授关于“旅游规划原理和方法”的十次课程精华,将带领读者走近旅游研究背后的故事,不仅充分展现旅游研究的魅力,更能让人深感旅游学者的立场和力量,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旅游研究并不遥远”。本书结构排布由浅入深,语言表达平实准确,研究问题高屋建瓴,理论方法鞭辟入里,案例分析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