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精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礼记精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作者: (汉)戴圣|编者:唐品|译者:傅春晓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礼记精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ISBN: 97875455238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题解】 《礼记》凡四十九篇,《曲礼》是其第一篇,因 篇首引“曲礼”而命名。《曲礼》原是古礼书名,已 佚。“曲”有细微曲折之意,故所记内容多为日常生 活中的细小礼仪。本篇论及礼的社会意义及功能,其 思想非常深刻,内容繁杂但大致可分为五点:第一, 阐述“礼”的重要性和为人处世之道;第二,记录卿 大夫和士日常生活中所应遵循的礼仪;第三,记述有 关的丧葬、祭祀礼仪;第四,记述了君臣之礼和军礼 ;第五,记述天子、诸侯之礼和相关职官制度、称谓 。 【原文】 《曲礼》日:毋不敬,俨①若思,安定②辞,安 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③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 免。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注释】 ①俨:通“严”,庄重的样子。②安定:此指和 气,审慎。③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④很:通“ 狠”,意为争论,争执。 【译文】 《曲礼》说:凡事待人必须恭敬严谨,神态庄重 若有所思,说话和气、谨慎,这样就可以使民众安定 了。傲气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 自满,享乐不可以达到极点。对待贤者要亲近而尊敬 ,敬畏而爱慕。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短处,对于 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长处。能积聚财富而又能布施, 安于习惯了的生活而又能适应变迁。面对财物不随便 获取,面对危难不随便逃避。与人争执不要求胜,分 配财物不要求多,有疑问的事情不要随便判断,正确 时也不要自以为是。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夫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 ,不妄说人①,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 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 ,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①尸:古代祭祀时用以代替神鬼受祭的人。②齐 :通“斋”,指古人祭祀前的斋戒。 【译文】 如果坐,就要像代替鬼神受祭的人那样端庄,站 着就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礼仪要顺从时宜,出使要 遵从别国的风俗。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判断嫌疑、 区别同异、辨明是非的。礼,不胡乱说话,不随便讨 好人,不说多余的话。礼,不超越节度,不侵犯侮辱 ,不轻佻亲狎。修养自身,说到做到,叫作善行。行 为有修养,言谈符合道理,这是礼的本质。礼,只听 说学礼者要前来学习,没听说授礼者跑上门去传授的 。 【原文】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 争辨讼①,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②事师,非礼不亲。班朝③治军,莅④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 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⑤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 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 ,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唐⑥。 是故圣人作⑦,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 禽兽。 【注释】 ①辨讼:辩论,争论。辨,通“辩”。②宦学: 谓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③班朝:谓整肃朝班。 ④莅:到职;居官。⑤撙节:抑制、节制。⑥麀:母 鹿。⑦作:兴起。 【译文】 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成就;教导训诫人民端 正风俗,没有礼就不能完备;论辩争执,没有礼就不 能解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没有礼就不 能确定;为学习仕宦所需的知识而侍奉师长,没有礼 就不能亲密融洽;整肃朝班治理军队,官员到位执行 法令,没有礼就没有威严;临时的祭祀和定期的祭祀 ,供奉鬼神,没有礼就不能虔诚和庄重。因此君子以 恭敬、节制、退让来彰显礼。鹦鹉能说话,始终是飞 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是禽兽。现在作为人而没有 礼,即使能说话,不也是禽兽的心态吗?只因禽兽无 礼,所以父子才共一雌兽。因此圣人兴起,制定礼来 教育人,使人们有礼,知道将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原文】 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②。礼尚往来。往而不 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 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 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 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③。 【注释】 ①太上:指犹太古,上古。②施报:谓有所施与 ,则有所报答。③慑:指胆怯,困惑。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