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30
折扣购买: 快递业务操作实务(第2版)
ISBN: 9787504781680
"主编周祺,具有2年物流企业工作经历,有14年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经历,累计到快递企业实践超过6个月。主讲课程《快递业务操作与管理》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指导全国邮政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指导省级“互联网+”快递业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指导省级物流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各2次;指导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供应链运营管理一等奖,快递运营一等奖、二等奖,并获优秀个人奖。《快递业务操作实务》第一主编,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快递业务操作实务》获第八届物华图书奖三等奖;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物流单证与结算(第3版)》。 主编张润卓,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特色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群带头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带头人;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A级企业评估高级审核员;国家级骨干专业带头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员;参与国家生产性商贸流通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辽宁省职业教育物流类专业协作体负责人。《物流信息管理》(第一至第四版),副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先后获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物流学会“物华图书奖”二等奖;《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第一至第四版),副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先后获得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先后主编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项目教程》、《集装箱运输管理》《快递业务操作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教材7本;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主编邱学林,2005年-2008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18年至今,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曾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主编教材《统计基础》,副主编十二五《物流单证与结算》、副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物流单证与结算》。开展多项国家、省、市、学院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科研改革,服务物流行业企业。2019年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 "
"项目一 快递行业认知 任务一 快递服务概述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快递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快递行业的现状; 3.掌握快递的概念和基本流程。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通过阅读文献书籍和网络查询,对我国快递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任务导入】破冰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画出一个快递公司图标,并让其他组说出公司名称。哪组画的图标与其他组不重复即获胜。 工具准备:A4纸,彩笔。 在今天,快递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的日益便利,快递末端网点可谓是遍布全国各地,从“七日达”到“三日达”,甚至“当日达”、“半日达”,快递的运送速度一次次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不管身处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享受到极大的方便。我国的现代快递业虽然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的,但与之类似的信息和实物的传递古已有之。 一、中国快递行业概述 (一)快递起源 在中国古代,那时交通不便,但人们特别是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也是需要传递文书或物件的,而早在那时,人们就通过各种各样的“快递”方式和制度保障了这种需求。 1. 夏商周:驲传制度,史上最早的快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传递信息组织的国家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快递”,限于交通,大都是靠人力“捎带”,那时候的民间就有人靠此为生。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证实,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rì)传制度。当时乘车传递的叫“驲”或“传”,乘马传递的叫“递”或“驿”,而此时的“快递”是丝毫没有私密性可言的,也没有任何的监管措施。 到了西周时期,政府发现“快递”能够提高办事效率,于是设立了相关官职。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为了保障这些邮传人员的休息,政府都会在邮传途中建立一些称作“委”、“馆”或“市”的休息场所。相比早期的驲传制度,此时的“快递业”因为有了朝廷的参与,变得更为规范,其可分为“徒遽”与“传遽”,前者是靠步行,后者是靠邮车,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并没有广泛使用。 2. 春秋:快递效率提升,驿站诞生 春秋时期,随着对“快递”需求的提高,快递业飞速发展,大力提速,便有了马传,用快马代替了脚力,近距离靠单骑,长距离靠接力,驿站便由此诞生,但在当时称呼并未统一,称“遽”,或“邮”,或“置”,实际上就是最早的驿站,每隔二十里(1里=500米)设立一站,供“快递员”休息和换马。“驿站”的设立极大的加快了文书和军令的传递,但同时,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并没有得到保障。 3. 秦汉:快慢件的区分,快递业的规范和统一 秦朝快递行业有了更明确的规定,出现了快慢件之分。一般普通物品没有要求到达时间的,就一般配送,标注马上飞递的,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标注十万火急的那就要飞速传达。到了驿站,“快递员(或投递员)”甚至顾不上休息,便立刻换马启程,速度可达日行500里。 当时,“快递员”的服装也得到了一定的统一。秦代以水德自命,色彩上“尚黑”、数字上“尚六”。当时的车同轨一律为“舆六尺”,用于快递业务的马匹则是“乘六马”;上等投递员的着装都是黑色。到了汉代,黑色不受欢迎,投递员穿红色工作服。另外,投递员身上还背着“赤白囊”,即一种红白相间的专用邮包。 此外,“快递”的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秦时文书都是写在竹简上,所以传递之前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若文书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中。其中,“函”为一种小木盒,用来装简牍,上有木板盖,刻线三道,凿一小方孔,用绳子扎好后,方孔处要用封泥封好。 4. 隋唐:快递业兴盛,可运输生鲜 魏晋时期,魏国人陈群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政法规——邮驿令。自此后,“快递业”高速发展,日益规范。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快递业发展呈兴盛之势,相比陆路运输,顺水而为的水路运输更显优势,避开了翻山越岭,缩短了送达距离,速度更快。 唐朝时期,国际交流频繁,各国使节和官员公差往来大为增加,朝廷干脆改驿站为馆驿,以突出其迎来送往的""馆舍""功能,相当于如今的招待所。而在盛唐时,全国有1643个馆驿,200多个水驿,有2万多人从事驿站工作,可见当时“快递业”的繁荣。安史之乱时,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远在长安的唐玄宗6天后收到消息,大致推算下来,日行距离已经超过了500里,在当时,可谓神速。此外,由于“快递”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时也开始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不仅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也是使用“快递”运输。 由此看来,唐时“快递业”虽发展迅速,但“官方快递”也大都只为皇室及达官显贵服务,很少为民间所使用,可民间也有需求,于是,镖局应运而生。镖局主要运输大件货物,以镖局担保,并由专业的镖师护送,随着镖局业务发展,也出现了信镖、银镖、物镖、票镖、粮镖和人身镖等,可见,相对于“官方快递”,镖局的范围更广,且更看重“货物”的安全,这类似于如今的“运输保险制度”。 5. 宋元:快递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进一步规范 到了宋朝,政府为文书的传递,建立了递铺。虽然跟“快递”有一字之差,但这个递铺更像现在的邮局,是递送官方文书与物资、捎带递送官员家信的组织。同驿站相比,递铺有三个长处:一是距离短、机构多;二是昼夜不停、接力传送;三是深入内地,具有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通信网。当时,“快递”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计程责限和依限传送。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递送。按照时限可分为三种,即步递、马递和急脚递。顾名思义,就是走着送、骑马送、赶快跑着送,具体选择哪一种就得依据客户的要求了。 在宋代,需要寄送信件和物品时,要到递铺按响铜铃,铺兵听到铜铃就开始办理收寄或者交接手续。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就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同时,凡是交急脚递或马递传送的文书,要当着官员面以蜡实封用印后装入递筒内,叫做“实封入递”,相当于现在的收寄验视制度。宋朝制定的《金玉新书》是两宋递铺法规总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较为完整的一部通信法规。 6. 明清:最早的“国际快递”以及最早的邮局 到了明朝,“快递业”的发展上升到新高度,那时运输有严格期限要求。如甘肃秦州卫(今甘肃天水)到北京3320里,限110天内到达。而最早的“冷运”也发展于此时,明代于慎行诗道:“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鲥鱼是产于长江下游的一种名贵的鱼,经三千里路运到长安后尚能“带雪寒”,原来用的是“冰船”,有人将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冷藏船”。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明代的海外快递,还引进了今天常见的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据《上海通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出现民信局,又称信局,上海县有协兴昌等信局,这应是当今邮局的前身。 到了清朝,驿递体系更加完善,驿、站、塘、台、所、铺统称邮驿,快递速度可达一天600里。咸丰年间,冯桂芬效仿西方,建立了邮政局。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国驿站撤销。 (二)现代快递业发展历程 现代快递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以DHL(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为代表的国际私营快递公司首先推出了紧急文件专递业务,以后逐渐扩大到限时实物寄递,其客户群主要是商贸类客户。 1980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1984年又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快递业先河。 1993年,申通、顺丰分别在浙江和广东成立。1994至2002年间,天天、韵达、圆通和中通快递相继成立。 2003年,顺丰开辟航运市场,租下扬子江快运的5架737全货机,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快递企业。 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电商企业正式进入快递业。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经过修订,首次明确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至此,民营快递企业有了牌照。 2009年11月11日,淘宝平台首次提出“双11”“光棍节”,并借此推行网销打折活动,当天的销售额达5200万元,众多快递企业来不及反应,严重爆仓,耗费几周时间才将所有快件处理完毕。 2013年,阿里集团嗅到了快递行业的商机,投资3000亿元建立菜鸟网络。 2015年11月11日,快递运送速度大有改观,“双11”后的一周内有超过94%的物流订单已经发货,累计2.4亿个包裹完成签收。 2016年,圆通借壳大杨创世,正式登陆A股。同年,申通在深交所上市,截至当日收盘,申通报30.22元/股,涨幅0.13%。2017年1月18日和2月24日,韵达和顺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登陆资本市场。 2017年7月13日,顺丰正式宣布,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项目落户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该项目总投资7.4亿元。同年7月26日,京东宣布京东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快递正式开启无人机时代。 2018年,天猫“双11”订单量超过10亿单,中国快递进入一天10亿件包裹时代。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快递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随着5G商用的加速落地,物流行业的颠覆式变革在2019年拉开了序幕。各大物流商纷纷布局物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掀开5G时代智慧物流新篇章。顺丰在2019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在科技方面的年投入达到27.23亿元;菜鸟则宣布将投入1000亿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2020年,最热的关键词应该是“新冠疫情”。邮政快递业反应迅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抗疫物资运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网购生活用品递送,在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中发挥了先行作用,累计发运车辆8.75万台次、货运航班779架次,寄递防疫物资48.98万吨。 2021年12月8日,一个应该被快递业记住的日子,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破千亿。 2023年,快递巨头的时效竞争白热化。3月底,菜鸟推出1212半日达,率先打响行业时效战第一枪;4月份,京东物流上线“云仓达”服务,为经销商同城非即时需求的订单提供“半日达”履约方案;去年,顺丰对旗下同城快递产品开展升级优化,推出能够实现“上午寄下午到,下午寄当天到”的“同城半日达”服务产品,“半日达”已成为国内三大物流巨头的核心焦点。 2023年,我国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当年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超8亿件,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达12.7万个,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超6亿个。包装箱瓦楞纸5层减为3层,减量达40%;胶带宽度60毫米减至45毫米以下,减量达25%。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有序进行。 (三)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074.0亿元,同比增长14.3%。 2023年,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6.4亿件,同比增长6.6%;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53.6亿件,同比增长20.5%;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0%(见图1-1-1)。 2023年,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0.3%、87.4%和2.3%(见图1-1-2)。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5.2%、16.7%和8.1%,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6.2%、14.1%和9.7%。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操作实务》以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指导,对接快递运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快递员、快件处理员职业标准,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力求创新、精心设计,对快递员、快件处理员的核心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教材适应快递员、快件处理员职业标准和顺丰速运沈阳有限公司的工作要求,将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融入教材,本书为现代学徒制示范教材。校企共建顺丰流通管理学院,顺丰大学与学校共同组建课研小组,厘清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以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应用操作技能、服务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体现模块化课程设计思路与行业龙头企业先进引领作用。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材。对接快递运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为四大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带入工作场景。学生通过代入岗位角色,从员工的角度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掌握操作标准。 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通过知识点、案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快递业务操作与管理课程获院级、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教材融入全国邮政职业教育快递技能大赛标准,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水平。基于教材和课程,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