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岸边

大雷岸边
作者: 史支焱|责编:漆晓勤
出版社: 读者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05
折扣购买: 大雷岸边
ISBN: 97875527079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值雪一山横 隐隐约约的儿时记忆里 ,每当映山红花开红艳艳的 时候,记不清有没有大人的 “陪护”,我们一帮小屁孩就 会成群结队地爬一回太阳山 ,戴上用青草围成的帽子, 在绿树的掩映下,在灿烂的 花丛中,把迷藏捉起来…… 我们史家小屋离太阳山约莫 有三里地的光景。那个时候 ,自行车绝对是个稀罕物, 徒步走过去也是要花上一阵 工夫的,所以,到山里去捉 迷藏,也算得上一份难得的 野趣。印象中,我们这些“ 小小读书郎”都应该是争先 恐后的。 我的大伯是个“读书人” ,不是很清楚他到底读了多 少书,但是村子里那些“舞 文弄墨”的活儿都由他一手 操办,我心里当时是羡慕得 很的。放学之后,农闲之时 ,大伯兴之所至的时候,也 会教我们拆字解谜。我至今 还记得有个谜面就是如下的 一句古诗:“春雨连绵妻独 宿。”少不更事,不会深究 大伯这等“说文解字”的功夫 从何而来。上大学以后,每 年过年都要回家,贴对联的 时候,史家祠堂里的一副楹 联每年都不会变,倒是引起 了我的怀想:“荆树开花兄 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 所以,每次经过太阳山脚下 快要到家的时候,我就在想 ,大伯之前,史氏门宗是不 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书香门第 ? 直到有一天,我在雷池 的一间茶舍,与小学时的一 位老师举杯对饮,聊起太阳 山的前世今生,才大致了解 到,不独史家小屋有“书田” 可以留给后人永续地耕耘, 太阳山下,更有文脉千秋, 从太白书堂里开启,在慈湖 书院里流传。有一副对联, 是这么题的,我觉得十分贴 切:“流水接慈湖,问幼学 而还,谁一承道统;高山连 值雪,倘谪仙尚在,同放诗 怀。” …… 此处可逃秦 因成语而得名者,雷池 (今望江)算不上最早的, 但历久弥新当是一定的。 故事还得从东晋的中书 令庾亮说起。《晋书·庾亮 传》援引庾亮《报温峤书》 日:“吾忧西陲过于历阳, 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晋 成帝咸和二年(327年), 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与 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起 兵谋反,挥师进攻晋都建康 (今南京),江州(今九江 )刺史温峤欲统兵驰援,庚 亮担心“西陲”的荆州刺史陶 侃趁机起事,故修书一封, 让温峤按兵不动且“无过雷 池一步也”。成语“不敢越雷 池一步”即由此演化而来, 雷池的“耕间有稻粱”也就一 直延传至今。 …… 一树槐花香 老家的屋背后,有棵槐 树,估计有些岁数了,虽然 枝叶还算繁盛,谈不上老态 龙钟,但树干的中间有个小 洞,恰好能容得下一个小孩 子躲在里面。小时候捉迷藏 ,这个树洞就是我们经常光 顾的地方。每年六七月份, 白里带黄的花儿就在枝头绽 放,迎风招展着,煞是好看 ,就像汉末诗人繁钦在《槐 树诗》里所叙:“旖旎随风 动,柔色纷陆离。”一场新 雨过后,“此树开花簌簌黄” ,而一地的落花,泛着湿湿 的清香,总会让人贪婪地吮 吸着,就不由自主地踏起槐 花来,有着说不尽的沁人心 脾。 …… 一庭栀子香 “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 花开满院香。”还是很小的 时候,我就喜欢丰坊笔下的 雨后黄昏。也约莫能记得, 从5月份开始,栀子花就满 院飘香了。因为花开六出, 花骨朵儿自是小不到哪里去 ,但由于洁白如雪,所以栀 子花开时芬芳馥郁,又不失 淡雅高致。宋代诗僧释居简 赞日,“玉洁浑无玷,金黄 谩夺胎”,说的就是栀子花 开时的醉人模样。村子里, 大姑娘、小姐姐们都爱美。 月下花前,但能随手摘下一 朵栀子花戴在发问,接下来 ,一路的婀娜,伴随着的, 就是淡淡的幽香。这个时候 ,我就会想起明人沈周的《 栀子花诗》,恰是“春风沉 醉的晚上”,惹得少年郎们 无不辗转反侧:“一钩新月 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 …… 平野菜花春 只一缕睛光,带些许温 润,那熟悉的菜花儿就漫山 遍野地绽放开来,装点出满 目金黄。虽然春意早就爬上 了枝头,但能把春天“闹”得 有声有色的,不是几株梅红 ,而是一垄菜花。 温庭筠说,“沃田桑景晚 ,平野菜花春”,这一点也 不假。从中,我读得出来, 在“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 满地的油菜花,在迎风怒放 着。温暖的花间,蜂来蝶往 ,水墨似的江南,就一下子 变得生动起来。自此,再也 藏不住风情万种。 菜花是随遇而安的。田 间、地头、岸边、柳下,只 需一抔黄土,哪怕春寒料峭 ,也能恣意地生长着。待到 阳光带点儿暖意,倏忽之间 ,一片青绿,变成万顷金黄 ,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惊艳 了时光。所以,有人云淡风 轻地叙述,倒是说到了我的 心一坎上:“姿容清丽厌奢 华,淡淡平平不自夸。羞去 院庭争宿地,乐来田野绽黄 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