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精华集(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简介
王兆鹏,词学大家唐圭璋弟子,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宋词研究领域影响颇大,声誉颇盛。 叶嘉莹,词学研究名家,大家。著作多部获***大奖。
内容简介
怒发冲冠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②,空悲切。 靖康耻③,犹未雪。臣子恨④,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⑦。 【注释】①怒发冲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又,唐人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②等闲:轻易,随便。③靖康耻:指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师和中原沦落,徽钦二帝被掳往金国的奇耻大辱。④臣子恨: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告成,和约规定:南宋皇帝向金称臣。⑤贺兰山:在今宁夏境内。又,河北磁县亦有此山名,见该县县志。这里指金人所占的宋人疆土或关隘。北宋人姚嗣宗《书驿壁》:“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⑥“壮志”二句:语本《汉书?王莽传》“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⑦天阙:指朝廷。 【赏析】岳将*此词,激励着千古中华民族的爱国心,当我二十多岁时,正值国破家亡,华北沦陷,豁出性命设法偷听那微弱的无线电传自千万里外的抗敌为国之声,那低沉而雄壮的歌音,唱的正是这首词曲,我从此才*领*到它的伟大的感染力量。 上来一句四个字,即用太史公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奇语,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高楼独上,阑干自倚,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满怀热血,激荡沸腾。而当此之时,愁霖乍止,风烟澄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气。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已尽其势。且看他下面如何接得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物,可见为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驱驰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今之考证家,动辄敢断此词不见宋人称引,至明始出于世,则伪作何疑,云云。不思作伪者大抵浅薄妄人,笔下能有如许高怀远致乎? 词到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实指徽钦蒙难,犹不得还;故下联接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之**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尘土功名,三十已过,至此,将*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之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只畏岳爷爷,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论者又说: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即此亦足证明此词乃伪作云。我不禁再拜请教: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搀*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贺新郎》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人,他们说到敌人金兵时,能用“西北”、“楼兰”,怎么一到岳飞,就用不得“贺兰山”、“匈奴”了?我自然不敢“保证”此词必定真是岳将*手笔,但用那样的逻辑去断言此词必伪,怎敢欣然而同意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肺腑倾出,即以文章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颂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 然而岳将*头未及白,敌人已陷困境之时,遭奸人谗害,是宋朝自坏长城,“莫须有”千古冤狱,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短长,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雄,脉络之条畅,情致之深婉,皆不同于凡响,倚声而歌之,亦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文学课也。(周汝昌) 卜算子陆游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宋代咏物词盛。 文学是人学,他们*关心的是梅花的形象,是梅花凌霜傲雪的这一*基本、也是*本质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所能带给人的启示和榜样作用。牡丹为唐人所爱,因为牡丹的富贵、雍容与热烈是和唐人的精神风貌相应和的。而宋人呢?宋人爱梅花,除了求雅之外,他们*看重的是梅花的品、志。宋人*需要什么?不是雅,而是在异族欺凌威压之下的精神支撑:外既被敌人用刀*逼压得直不起身来,内还不得求一种可以站起的力量吗?于是,他们就心仪了梅,并从梅中找到了一个软弱王朝所特别需要的强韧精神。 一反通常的咏梅词,在陆游笔下,主要笔墨几乎全用在了渲染梅花所身处的环境上。一是梅的所处之地。“驿外断桥边”,“驿”意味着风雪无时、风尘漫漫、跋涉艰难,但还有人的脚步;“驿外”就除了艰难与恶劣,连人的脚步也没有;至于“断桥”,是在加笔写这人之不至的荒凉景象。二是梅的所处之时。人既不到,“黄昏”又至;心中已然黯淡,黑暗又至眼前。第三,是梅所面临的天气,“*著风和雨”,风雨也紧跟着来了。第四,是同类们的嫉妒,嫉妒的眼神、嫉妒的心理乃至嫉妒的行为。实际上,这时霜雪已经退避,梅花已过盛时,但这些“群芳”们就是不肯放过它,还在顽固地妒恨着它。*后,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梅花的飘落景况和终了之局。风雨之中,花瓣被且吹且打地抛到了驿道上,没有人用锦囊盛了它,没有人为它建了花冢,也没有人为它洒下眼泪。它就那样地被风雨打落,又被行人无情地踏进泥中,被车轮狠狠地碾作尘土,——但,其香却依然“如故”!我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前面那一再渲染的梅的“生”之环境与“死”之情形,**是为了凸显梅的品格;前面那一再的伏低,**是为了这*后的振起!“只有香如故”,是的,梅可以被摧残,可以被践踏,但它不会失了精神,不会散了魂魄,不会丢了意志,不会失了品节!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说:“末句想见劲节。”所赞极是! 也许有人会说:这里的梅并没有傲霜斗雪啊!词人怎么不写它如何面对“千霜万雪”呢?而这正是陆词的剪裁妙处!不错,梅花*终是陨落在了风雨中,但它难道不是一路傲然地从霜雪中走出来的吗?它曾经如何地不畏严寒,如何地在霜雪中怒放,不是很明白地就可以想见吗?而*为重要的是,陆游这样写梅的“暮年”,写梅的结局,*能够显示它始终如一、至死不衰地坚守自己品格的品质,*能凸出梅的形象,*能让人感佩不已! 还有一点,陆词中的梅并不是一味地坚强,一味地高大,或一味地乐观。梅没有笑对寂寞,没有笑对风雨,没有笑对零落。词人写得很客观,也很真实,他把梅的情感心理和意志品质是分开了的。在意志品格上,梅坚执如一,没有丝毫的畏怯和懦弱。但这并不妨碍它可以皱起眉头,可以感到“寂寞”,可以感到“愁”苦。 看陆游一生所遭遇的打击,以及他在这打击下的刚直与不屈,以及他“王师北定中原*,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临终遗言,我们说,用梅来比陆游,再合适不过;让陆游来写梅词,也再合适不过;把这首咏梅词作为宋代咏物词的代表作,也再合适不过。(郭红欣)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 ◆精选周汝昌、叶嘉莹、王兆鹏等各位大家的部分评赏文章 ◆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余映潮、魏书生等联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