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不合理的行为(2022版)
ISBN: 9787547743515
唐?麦卡林(Don McCullin),1935年生于英国,新闻摄影记者。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CBE),英国皇家摄影协会荣誉会员。1959年以来,麦卡林一直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战争前沿与冲突热点,用照片记录世间苦难,经历跌宕传奇,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战地记者之一。同时,他以深沉的良知与对生命的省思,为摄影注入慈悲的光辉,成为并肩尤金?史密斯、罗伯特?弗兰克的伟大人性见证者,在世界新闻史与摄影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译者] 李文吉 摄影家,新闻记者。1957年出生,毕业于东海大学外文系。曾任《人间》《大地地理杂志》《中国时报》摄影记者,译有摄影图书多部。李文吉的摄影作品敏锐而有情,深具人文关怀气息。2012年11月27日病逝。 施昀佑 1985年出生,芝加哥艺术学院雕塑创作硕士(MFA,2014)。从2010年开始创作至今。
[关于相机] 我决定了,比起一对狮子皮非洲鼓,相机是我的毕生积蓄——30英镑——更好的归宿。就这样,我成了一台全新禄来的主人。那是台双反相机,拍照时挂在胸前,往下看取景。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也是1930年代伟大摄影师比尔·布兰特与布拉塞使用的相机。 我回到芬斯伯里时手头已经没钱了。我想这东西似乎没什么用途,也想不出来要拿它来干嘛,所以拿禄来当了5英镑。 我母亲有一天问我:“那台可爱的照相机跑哪去了?”我说了,她回道:“真糟糕。”然后走出门,用自己的钱把相机赎回来。她这大方的举动改变了我的生命,非常戏剧性。 [关于照片] 有人说我的照片洗得太暗。这种经验怎么能用明亮的感觉传达?然而我自问,我所有的观看与探究,能为这些人(或是任何人)做些什么?当枪声接近我的时候,我有多少次想到,就这样吗?就是今天吗?我这一生,是怎么过的啊? 我花了无数时间待在暗房,整理我那六万多张底片和五千多张照片。在那里,我觉得很安全。我通常听着巴赫和贝多芬,古典乐的旋律令人平静。然而,整理档案柜总带着风险,我会撞见鬼魂。他们有时会就这么突然出现。我看着他们,仿佛看着《西线无战事》一书中在薄雾中行军的人们。我认识的亡者会从雾中现身,走到我身边。我的朋友和同事,尼克·托马林,戴维·布伦迪,戴维·荷顿和吉勒·卡龙,还有那个脆弱的比亚法拉白化症男孩。那些我熟知且永远无法忘记的毁灭、荒芜与死亡的景象。在那样的时刻,我无法不渴望在我的档案中看到更多令人愉快的画面,或至少能减轻恐惧。 [关于摄影] 战火中,你常会以为明天就轮到你,你将会成为躺在地上仰望群星的那个人。一个人以一个姿势躺着不动,瞪着星星,却没在看,确实很诡异。记得有一回我走在巡逻队里,忽然枪声大作,射死我前方的两个人。我趴下找掩护,嘴巴埋进土里,照相机沾满泥沙。我在那里躺了20分钟,动也不动,生命中的一切在脑中飞过。在这种时刻,当你面前和身后的人都死了,你会有一种强烈到无法抵挡的感觉:他们都是替你死的。 -“你觉得你拍这些惨烈的照片,有改变世人的想法吗?” -“说实话,我觉得没有。我拍了16年的战争题材,最终幻想破灭了。” -“你有想过过安逸的人生,拍穿内衣的女人,日赚500镑这种生活吗?或者拍内衣都不穿的?” -“我大概会心脏病发。” 我是摄影师,不是艺术家,不是诗人。凌驾于摄影之上的,最该具备的品质是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也让我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我生来的使命。 ·战地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珍贵存念—— 从1961年柏林墙危机,到2012年阿勒颇之战。从近在咫尺的北爱尔兰危机,到千里之外的南苏丹战乱,麦卡林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的所有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五十余年来,媒体环境早已沧海桑田,麦卡林却始终以自己的摄影信念对抗着时代的变迁。 ·一部经典的摄影传记作品,诸多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 麦卡林的传奇经历,足以媲美如何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相机,世界将失去一位《末日独裁》中的战地记者,多一位《猜火车》里的街头青年。 ?摄影对我这般慷慨,同时也毁掉了我—— 皇家空军海外服役的经历,身为雇佣兵的同胞兄弟,一架阻挡射入心脏子弹的相机,无数盒险象环生的底片胶卷。天生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用自传向世人诉说:留得住瞬间永恒,挥不去背负的意义…… ·全新增订,重版出来 本书由中国摄影界的“老朋友”,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作序。收录作者晚年深入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共收录112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