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之死
作者简介
汉妮·明策尔(HanniMünzer)
德国备受瞩目的现象级作家,2013年在德国自出版电子书《捕灵者》,占据畅销榜之首长达七周。2015年,《蜜蜂之死》一出版,即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榜。作品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畅销15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读者数量多达200万。
内容简介
白乌鸦,1923年11月9日,慕尼黑
这么晚才回家,伊丽莎白感到内疚,丈夫肯定在为自己担心。她很恼火,从蒂森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些麻烦,慕尼黑的街道几乎全被封锁了。女仆刚打开位于摄政王广场的宽敞寓所的房门,丈夫已经大步赶到了门廊,猎犬菲利克斯一路小跑紧跟在后面。
“嘿,古斯塔夫!”她故意轻快地喊道,“真抱歉,我回来晚了,街上肯定出了什么事,男人们又在舞刀弄枪的。嘿,知道我今天碰见谁了吗?就是那个最近出尽风头的,他叫什么来着?胡特勒?”
她刚把雨伞和手套递给女仆奥德丽,丈夫就一把抱住她,紧紧揽入怀中。她对丈夫的举动感到有些吃惊,安静地依偎在他的怀抱里。她感觉到丈夫极度心慌意乱。她从未见过古斯塔夫如此失态。
古斯塔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原籍维也纳的伊丽莎白是歌剧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两人刚结婚几个月。从初次相见到举办婚礼,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流社会的沙龙里因此流传着关于两人的种种闲话,毕竟这么短的订婚时间让人浮想联翩。然而伊丽莎白和古斯塔夫完全不把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一天也不愿多等。
伊丽莎白是个感情强烈、充满激情的女子,她的冲动有时近乎神经质的不安。伊丽莎白受内心不可名状又不知如何消解的渴望驱使,以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在生活中疾行,无暇体味生活的质感。直到在某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古斯塔夫,折服于他的稳重冷静,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古斯塔夫小心翼翼地缓和了她湍急的生活节奏。
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天性依旧。对她时不时的出格行为和不守时的习惯,古斯塔夫总是宽容以待。这种宽容来自新婚燕尔的幸福,也是因为他冷静的性格以及比她年长二十岁的年纪。
伊丽莎白对古斯塔夫一贯沉静的性格十分了解,此时不由得吃了一惊。肯定出什么事了!他的不安肯定不是因为她的迟归。她迅速回想了一下今天的遭遇。
每隔两周,伊丽莎白都会在赛茨大街的Sixt租车行租一辆带司机的奔驰车,去探望守寡的母亲玛利亚·卡斯格,并在娘家住上两天。妈妈住在阿默尔湖畔的小城蒂森的一栋小房子里。伊丽莎白用自己的第一笔演艺收入为母亲购买了这栋离慕尼黑两个小时车程的房子。除了有点儿风湿,卡斯格夫人身体十分健康。
今天早餐后,她和母亲在阿默尔湖边花了很长时间散步。吃过午餐,喝过咖啡后,司机按约定的时间来接她返回。
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她父亲除了做什么都很倒霉以外,毫无特别之处。
一九一○年,那时伊丽莎白刚刚十岁,她父亲在一笔投机生意中,将继承来的皮鞋作坊连同位于特里津大街的房子一同赔给了一个靠不住的投机商。全家人不得不搬到维也纳城外一处潮湿的住处。
那个时代维也纳人特殊的魅力,在工匠卡斯格身上展现得恰如其分。他没什么可指摘的,家中的两个女人爱他胜于一切。可惜他没能看到女儿功成名就的那天:一九一四年,为了报复塞尔维亚人刺杀奥匈皇储斐迪南的怯懦行径,他热血沸腾地加入了帝国军队,是第一批入伍的人。他也是随后第一批为国捐躯的人。正如前文所述,他是个倒霉蛋。
中午和母亲喝了不少咖啡,在从蒂森返回慕尼黑的路上,伊丽莎白感到内急。她本想让车掉头,找个干净整洁的旅社,但忽然想起,自己的朋友海尔格·普钦格尔在乌廷有座小农庄,离这条路不远。她记得海尔格前段时间常在农庄逗留,决定碰碰运气。
尽管都在慕尼黑的声乐教师莉莉·雷曼那里学过唱歌,但这两位年轻姑娘直到半年前才相识。海尔格和伊丽莎白岁数相仿,两人相识后马上成了好朋友。她们无论是外形还是脾气秉性都有天壤之别。海尔格身材高大,满头金发,性格审慎温和;而伊丽莎白娇小温柔得像只小鸟,长着一头油亮的黑发,活泼好动。
伊丽莎白自然很快结识了海尔格的丈夫布比。布比受洗证书上的名字其实是埃贡,不过小时候的昵称一直陪伴着他。伊丽莎白从未见过谁有这么“恰如其分”的昵称。布比身体的所有部件都好像大了一号:手、脚、鼻子和头。他壮得像头牛,说话粗声大气,显得有些粗野。不过,他弹得一手好钢琴,优美而富有激情。伊丽莎白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因此,她很快把布比当作了音乐上的知音。
伊丽莎白和古斯塔夫曾受邀在一个周日到普钦格尔夫妇家做客。尽管古斯塔夫对妻子给予布比的评价不以为然,也不得不承认海尔格的丈夫博览群书,很有教养。布比出生于慕尼黑当地的名门望族。他家拥有一个以家族命名的艺术出版社。因此布比·普钦格尔能去国外,在哈佛大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大学毕业后,他在纽约工作了几年,管理家族在那边的艺术品生意。
那天下午,两个男人在火炉边抽着雪茄,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其间谈到了既不会游泳也不走运的路德维希二世——当时布比打算写一部关于他的书。
德国备受瞩目现象级作家,畅销15国传奇力作
复仇是难以逃避的命运,却不是活着的意义,如何才能救赎仇恨,让生命变得明朗而辽阔?
一本希伯来文写成的日记,一个疯狂而悲情的时代,一段缠绕四代人的爱恨与救赎
许久未曾出现的兼具传奇感与可读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复仇版《洛丽塔》
《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汇报》盛赞,知名设计师设计精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