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陈意/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ISBN: 9787030619013
**章 中医萌芽 **节 姓名之由来 陈者,古也;医者,意也。陈师常笑说:“我从小就 和中医有了不解之缘,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1945年6月 的一个晴天,陈师呱呱坠地,当时家境清寒,作为长子, 父亲希望他能挑起今后家中的“担子”,为陈师取名为“ 依”。按标准的说法,这是陈师的“曾用名”。“依”者 ,依靠之意,这一个字满含父母的期待。当时民间能人异 士颇多,陈师四岁时,一位相熟的老先生恰来拜访,问及 陈师姓名后沉吟半晌,言之此名略有不妥,“依”虽有依 靠之意,但恐有皈依佛门、孤苦之嫌,不若替字为“意” 。“意”者,有愿望、料想、之意,意即将来无限可期。 陈师父母觉得所言有理,由此,陈师之名尘埃落定——陈 意。 陈,古也,有积淀之意,如推陈出新,亦有叙述之意 ,如陈述;意,有意思、愿望、料想之意,喻嘉言在《寓 意*》中有言:“闻之医者意也,一病当前。先以意为运 量。后乃经之以法,纬之以方,内经所谓微妙在意是也, 医孰无意。”一个“意”字,回味无穷,再加之恰到好处 的“陈”,仿若浩瀚的中医经典娓娓道来。陈师总爱把他 平时熟稔的医理经文归功于他的名字和医学的渊源,说这 才叫“名副其实”。 当然,陈师幼年时也只是一个活泼的孩童,家中也没 有给予特别的中医**启蒙,*没有行医施药的祖辈,彼 时的陈师对即将走上的中医之路自然是毫无预料的。但是 ,缘分本来就是很玄妙的,在五岁那年,中医之门向陈师 缓缓开启。 第二节 垂髫立岐志 古时对幼年儿童有特定的称谓,如“总角”“孩提” “豆蔻”“垂髫”等,涵盖了不同的年龄阶段。垂髫指三 岁到七八岁的儿童,古时这个岁数的儿童不束发,头发下 垂,故以“垂髫”称之。陶渊明《桃花源记》提到“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和一般人七岁上小学不同,陈师虚龄五岁便开始念小 学,早了同龄人至少两年。五岁正是好动的年纪,男孩子 尤甚,除了上课时间外,一到下课和平*休息时间,陈师 总喜欢在家附近玩耍。而附近有一家名为“存仁堂”的中 药店,是陈师同学的父亲所开,也许是好奇的缘故,年幼 时的陈师常常到这个**店玩耍,或是趴在柜台前聚精会 神地瞧着医师们诊治患者,抑或是瞪大眼睛望着药师们从 一个个药斗中取出不同的**材,伴随着声声入耳的捣药 声、抓药声,乐此不疲。就连当时陈师自己也不知道,对 中医**的兴趣已然在心里萌芽。 崇拜,尊敬钦佩之意,简单来说就是对有特殊才能、 技巧或是有突出贡献之人的尊敬,当然也包括自身对渴望 成为同类人的一种憧憬。年仅五岁的陈师心中已经有了崇 拜的人,此人就是当时存仁堂中一位名为王幼庭的老中医 。王老先生年近花甲,医术精湛,且对患者总是尽心尽力 ,可谓“德艺双馨”,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其中不 乏许多已经被宣判“死刑”的重病号。当目睹了许多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