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2.20
折扣购买: 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精)
ISBN: 9787511324900
蔡官巷 人的性情多为天生,有些人骨子里即是安静,有些人生来便怀着躁 动不安的因子。但后天之启蒙亦尤为重要,倘若一个沉静之人被放逐于 喧嚣市井,难免不为浮华所动。而将一个浮躁之人搁置于庙宇山林,亦 可稍许净化。我们都在潜移默化的时光中改变着自己,熟悉又陌生,陌 生又熟悉。 1909年,5岁的林徽因随家人搬迁至蔡官巷的一处宅院,在这里住 了三年。时光短暂,但却给一代才女风华绝代的人生奠定了不可动摇的 根基。徽因的大姑林泽民成为她的启蒙老师。林泽民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打小接受私塾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也不落人后。就是这 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姑母教会了徽因读书识字。 最重要的是,林徽因由于林泽民的启蒙,爱上了书香。 拨开时光的雾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幼小的徽因手捧一册册书本, 在月上柳梢头的夜晚,在暮色低垂的黄昏,在朝暮喷薄的清晨安静而沉 醉地阅读着,用小小的心体会着。也许那时她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美好 的意象,也读不懂诗意的情怀和人情冷暖的故事,但她从此爱上了读书。 那些早早就映人脑海的或瑰丽或清淡的文字,在她成年后,幻化成一树 一树的花开,幻化成忧郁的秋天,幻化成少女的巧笑倩兮和不息的变幻,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中最特别的那一颗星子。 但林徽因的童年并非单纯愉快,她的家庭注定了她不能用符合这个 年纪的行事与大人们交流。何雪嫒由于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和家族的首肯, 生出抱怨之心。那时候她跟母亲住在后院,每次高高兴兴从前院回来, 何雪媛就会无休止地数落女儿。从那时候起,徽因的内心深处就交织着 对父母又爱又怨的矛盾感情。她爱儒雅清俊才华横溢的父亲,却又怪他 对母亲的冷淡无情;她也爱着给她温暖和爱的母亲,又怨着她总在怨怼 中把父亲推得更远。 年纪小小的徽因背上了成年人强加的沉重。她既要在祖父母、父亲 面前当乖巧伶俐的“天才少女”,又得在母亲面前做个让她满意的乖顺 的女儿。多年以后林徽因写了一篇叫做《绣绣》的小说,说的是一个乖 巧的女孩子绣绣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性格懦弱、心胸狭隘又无 能,父亲冷落妻子,又娶了二太太。绣绣整日夹在父母的争执中彷徨不安, 最终因病死去了。绣绣还未成熟的心灵里深藏着对父母爱恨交织的情绪, 爱莫能助的无奈。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林徽因童年生活的写照呢。 徽因7岁上,祖母游氏去世。一直对婆婆怀有复杂感情的何雪媛在 葬礼上失声痛哭。这个女人是她的“敌人”,也是她的偶像。恨、嫉妒、 崇拜、感激(何雪媛结婚后多年未生育,游氏告诫儿子洁身自好不要急 着纳妾)交织着她被抱怨占据的内心。现在,已成为林家女主人的何雪 媛原谅了这个又爱又恨的‘‘仇敌”。她变得平静很多,就算是抱怨也能 做到心平气和,不像以前那样喜怒无常。 也许,徽因的父亲未必是个薄情之人,只是他与妻子之间无任何爱 的交集。人总是在不断的错失中走过一生,相伴的人未必是曾经憧憬过 的那个人,但仍然要努力地走下去。彼此厌烦并非罪不可赦,只可惜天 意弄人,流水落花,造出这么多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 大半生在与肺病做着抗争,尝尽人间冷暖的林徽因也清楚地了解这 些吧。她生命中有据可查的感情,哪怕是和梁思成神仙眷侣,哪一段是 真正意义上的圆满呢,哪能没有丝毫遗憾呢?就算风华绝代,也不过是 个饮食烟火的平凡女人,也曾有过惆怅和踟蹰,只不过她终究做到了收 放自如,并懂得如何取舍罢了。 妾的女儿 妾,又称姨太、陪房,主要指一夫多妻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 女性配偶。 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词。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便是妾的女儿。 她是林家的长女,得宠,但林家人却吝于将这份宠爱分给她的母亲。 林徽因的生母,这个脾气喜怒无常,常常伤害尚且年幼的女儿的怨 妾,也许并不知道,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了女儿一生对爱情的抉择。 好日子就像薄薄的第一场冬雪,还没等把美景看个究竟就消失得无 踪迹了。徽因九岁,林长民娶了二太太程桂林。作为大太太的何雪媛, 是最后一个知道老爷要纳妾的。林长民禀告了老太爷一回,得了默许。 林太守已是垂暮的夕阳,实在没有心力再来操心37岁大儿子的第三桩婚 事了。那时候他们已经举家搬迁到上海。 何雪媛听到这个消息很平静,她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丈夫终究是 熬不住自己了。那个时代三妻四妾的男人多的是,甚至一些女性为了取 悦丈夫,遇到纳妾的事儿比丈夫本人还积极。但何雪媛做不到。她虽不 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千金,也是家中老小,父母娇宠爱护。要她和别的女 人分享一个丈夫是没办法的。 何雪媛对于二太太很是好奇。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性呢?一定很 美丽吧,或者是个清丽的女学生,一个风情万种的交际花?她也会像 林家人一样吟诗做对吗?会说洋话,识洋文吗?她会怎么看待这个大 太太呢?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