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吃多了

好像又吃多了
作者: (韩)金允儿|责编:冯兰|译者:王桐
出版社: 广西科技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7.00
折扣购买: 好像又吃多了
ISBN: 9787555118626

作者简介

[韩]金允儿 韩国心理协会注册咨询师,专攻进食障碍方向。 曾因暴饮暴食和过度减肥度过了6年的艰难时光,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爱上心理学,并以此为契机,开始心理学学习,取得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父母的养育方式、情绪等因素与饮食行为的关系。 目前在韩国蚕室心理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帮助强迫性进食或节食的人抚慰心灵的伤口,理清情绪、情感与饮食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让我总是吃东西的原因 第一章 精神压力 只靠晚饭熬过一整晚 30多岁的上班族秀美最近因为身体浮肿和胃胀而苦恼不堪。她每天下班前一个多小时便开始思考晚饭吃什么,一下了班就毫无节制地胡吃海塞。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看到自己肿胀的脸,她又开始后悔,下定决心今晚一定要吃清淡的食物,但到了晚上却还是忍不住要吃辣炒年糕、泡面、麻辣鸡爪、炸鸡、烤肉、肥肠等辛辣油腻的食物。 我相信她在吃东西时一定很快乐、很解压,“这才是快乐呀”“就等这一顿麻辣鸡爪了”的喜悦让她忘乎所以,只有在撑到腰带都系不上时才会渐渐觉得不对劲。“哎,又吃多了……明天胃一定很胀”“什么时候能开始减肥呀,明天大家看到我浮肿的脸又该说三道四了”…… 为了身材和健康,秀美中午经常吃些沙拉或轻食便当。吃得清淡心情就舒畅,而且能合理控制饮食也让她感到欣慰。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暴饮暴食,别说身材了,连健康都出了问题,她对这样的自己感到十分失望。朋友或同事们下班后不是去运动健身,就是去参加各种聚会,但秀美既不想,也没心思做这些事情。秀美为什么一到晚上就会控制不住暴饮暴食呢?为什么总喜欢吃重口味外卖呢? 下班后的幸福 大家听到“下班后”这个词会觉得激动吗?在社交软件上搜索“下班后”或“下班后的幸福”标签,就能看到各种各样油腻又刺激的食物配着美酒的照片。辛苦了一整天的上班族们,自然希望下班后能得到犒劳,而美食则是能最快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我们常说“灵魂料理”“治愈料理”,可见食物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早上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出家门,工作一整天后的烦闷、无力、愤怒、无聊、空虚、伤感,似乎在下班后的美食前烟消云散。面前的炒年糕仿佛在说“忙了一整天,辛苦了”,美食下肚的瞬间,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用食物来治愈疲惫的身心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我们虽然有自己的意志,但说到底,吃东西这件事还是大脑说了算。控制食欲和快感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因此吃东西不仅能补充营养,让人产生饱腹感,还能带来心理满足。相反,心理上的空虚有时会被大脑误认为是生理上的饥饿,大脑因此会发出吃东西的指令,以获得快感。可见,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大脑在作祟。 “我昨天吃过晚饭后,突然特别想吃巧克力,因此睡前吃了一块巧克力和一整个巧克力面包,直到今早起床后看到沾了血迹的内裤才恍然大悟。”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在生理期前特别想吃甜食的经历,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大脑发号施令的结果。生理期前女性体内激素分泌会急剧变化,在刺激食欲的黄体素分泌增多的同时,被称作“开心激素”的血清素含量下降,大脑认为人体目前处于生理上较为疲惫的状态,因此会发出摄入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食物的指令,以提升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生理期前一般会比在生理期开始之后多摄入300—500千卡(1卡≈4.186 焦)热量的食物。韩国嘉泉大学食品营养学系教授李英美曾以366名女大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生理期前普遍感到心情烦躁,有89.6%的受访者表示生理期前会感到烦躁、疲劳、神经敏感、不舒服、易怒、抑郁等,且74.1%的受访者表示在生理期前会突然想吃糖果、饼干、蛋糕等甜食,57%的受访者则表示想吃薯片等零食。这都是我们的大脑在对抗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结果。 当我们因吃东西而烦恼、纠葛、痛苦的时候,殊不知现实生活已经千疮百孔。 当压力、孤独、悲伤……来袭,我们选择吃,试图通过食物消化情绪问题,缓解心理饥饿。当所谓的“身材标准”出现,我们被裹挟进用体形衡量自我价值的误区,陷入反复减肥、过度节食的困境。 曾患6年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师金允儿揭秘因食物而痛的真相,她指出在各种饮食问题的背后都暗藏需要解决的心灵难题。同时,她也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剖析和引导,让读者学会情绪管理、肯定自己价值,以及释怀内心深处的创伤经历;从而彻底解决不健康的饮食问题,收获内心的成长。 ------------------------------------------------- ※一本治愈暴饮暴食、过度节食等问题的心理学作品 ※来自深触读者内心、专攻进食障碍的临床心理咨询师 ※看见饮食问题背后暗藏的情感饥饿和情绪问题 ※从根源解决常见进食问题,告别暴饮暴食、过度节食 ※疗愈内心深处的创伤经历;吃出幸福感,而不是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