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历史
作者简介
孟森(1868—1937),江苏武进人。政法学者、历史学家。1901—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律。1905年出任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幕僚。与郑孝胥在上海参与筹组预备立宪公会,从事立宪和地方自治运动。1908年初,任《预备立宪公会报》主编。同年,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接替徐珂为第二任《东方杂志》主编。 在政法方面贡献卓著。翻译域外法学著作,著书立说,主编杂志,阐述和宣传地方法治理论。还积极参政议政,投身立宪和地方运动,向清政府请愿速开国会,积极竞选并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和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政法论文、专著及法学译著。代表性的著作有《地方自治浅说》《新编法学通论》等,译著有《日本民法要义》等。
内容简介
自太祖以前,可纪之事,较前代帝王开国以前之祖宗 功德可为独多。余别作《明元清系通纪》,成专书数十册 ,今不复复述,述之自太祖始。太祖自二十五岁以前,景 祖、显祖皆在,在父祖重荫之下,无事可纪。《实录》载 其不得于继母等事,与创业无关,亦不述。景、显二祖, 本导明总兵李成梁图其同族建州右卫酋王杲、阿台父子, 而为成梁军中所骈杀。明人谓太祖以夷目余孽,俘虏孤童 ,给役李成梁家,成梁抚之有恩,故与李氏有香火情。以 今考之,不为无因,而亦不能尽确。如谓太祖为四岁孤童 ,有弟舒尔哈亦更幼,皆由成梁长养,此则不确。二祖死 后,太祖即与尼堪外兰寻仇,年岁相合,断不能于二祖既 死,再由成梁抚之二十年,然后长大称兵。成梁之诛阿台 ,在万历十一年,与《清实录》相合。不数年间,明已假 借太祖,官以都督,宠之以龙虎将军,亦与《清实录》略 同。而《明实录》皆有年岁可纪。故四岁孤童受抚于李成 梁之说,实出附会。唯太祖始起,正为成梁衰暮之年,以 敷衍悍酋,期保威名,以全晚节,但得太祖表示效顺,即 保奏给官,甚且弃地以饵之,为廷臣宋一韩等所纠,按臣 熊廷弼所勘,俱见《实录》及诸臣章疏。又舒尔哈亦之女 ,有为成梁予如柏妾者,太祖之求媚于成梁,自亦无所不 至。皆见《明实录》。 当万历四十六年以前,太祖虽已极狡展,然朝有严命 ,即阳示觳觫遵守,中朝犹视为属夷首鼠常态。虽朝鲜来 报建酋已立国僭号,亦不欲先诘,以为小丑戏侮,见怪不 怪,可以了事。太祖亦倏进倏退,可伸可屈,深中明季苟 且之隙。僭号在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至四十六年戊午四月 十三日壬寅,以七大恨告天。(七大恨原文今不见,并非 《实录》所载之文。今北京大学史料室存有天聪四年正月 日印刷黄榜,为再度入关复述戊午七恨之文,事实颇有不 同,当尚是戊午原状。事隔十三年,对明之心理尚未变, 且明边内外耳目相接,所需此榜文之效用,尚未悟其无谓 ,故有复述榜发之举。可信其正是原文;纵有改窜,必最 相近。《实录》之始修,已在天聪九年,时已觉榜示七恨 之徒扬己丑,特史中不能不存一告天事实,乃改窜以录之 。故有《实录》以后,即是改本。余别有文考之,于此不 复述。)袭破抚顺,守将游击李永芳叛降。继又破清河。 于是为公然犯顺,对明称兵之始。 明年,万历四十七年,即太祖称天命之四年,明发大 军分四路讨建州,用杨镐为经略。镐固承平时科目庸材, 李成梁已前死,镐等方倚李氏余威以自壮,固为敌人所嗤 。命将调发,期日道路,尽泄于敌,太祖得设伏以待,尽 覆其师。师号称四十余万,并调朝鲜兵为助。明四路将帅 ,忠勇骁健者皆殉,刘蜒、杜松,世尤惜之,坐为经略非 人所误。独李如桢迟迟不进,闻败,全师而还。镐之私李 ,李之通敌,益为世口实,是败也,天下震动,明乃用前 巡按熊廷弼代镐,太祖遂敛兵不动,间以零骑掠边,如向 来之草窃故技。廷弼方规画大举,事未集而中朝群议其老 师怯战,排击之使去。廷弼身捍大敌,相持年余,朝廷不 以未有丧失为功,而以不急挞伐为罪,于廷弼所图制胜方 略,亦漠然不知且不问,以袁应泰代之。太祖知新经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