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下的郑家庄--从康熙帝两废太子看清朝百年皇权之争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昌平郑家庄—— 清朝废太子的最后归宿 第一节 昌平郑家庄王府 一、废太子允礽之死 雍正二年(1724年)十 二月十四日,爱新觉罗·允 礽,这位清代历史上唯一官 方册封皇太子结束了自己坎 坷而传奇的一生,终年五十 一岁。这个时候允礽的死, 对雍正帝来说是个喜忧参半 的消息,喜的是这个正牌东 宫皇太子二阿哥终于去地下 见他父亲了,对他皇位最有 威胁的政治因素彻底解除, 他也可以放开手脚去对付其 他政治对手;忧的是允礽的 死会带来一场政治风波,毕 竟前废太子的死对现任皇帝 来讲都会产生不利的政治影 响。 在别人眼里,允礽早已 成为一个政治符号,他的亲 人早已不再把他当儿子、当 兄弟、当父亲十几年,但对 于允礽本人而言,终于彻底 解脱。三十多年的皇太子荣 耀与十几年的囚犯身份随着 他的死亡都灰飞烟灭。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 刀剑严相逼。皇宫中几十年 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起 起伏伏的日子,可能早已使 这位颇有才干的废太子看透 红尘,能够混到自然死亡, 已经是他最大的追求。 对允礽而言,活着就是 最大的心愿。但理想是丰满 的,现实是骨感的,因为想 要他命的人实在是太多,而 且个个都不是无能之辈。这 些人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让他 在某年某月某个月黑风高的 夜晚突然暴毙,死都不知道 怎么死的。最可悲的是最想 让他死的人又都是他的至亲 之人,其中他父亲康熙帝也 是其中之一。 但允礽最后还是得到善 终,他的父亲没有像清太祖 努尔哈赤那样杀死长子,这 都得益于康熙帝的恩典。康 熙帝最后没有杀允礽,很重 要的原因是杀允礽与其平时 所宣扬的“仁孝”治国理念相 悖,他很爱惜自己的名声, 不忍背上杀子的骂名。允礽 应该感到庆幸,纵观中国历 史,前废太子能够混到自然 死亡的,十个手指都能数得 过来。历史算是给允礽开了 一个大玩笑,然而面对这样 的玩笑,允礽也只剩下苦笑 了。 允礽的身份从皇太子变 成废太子、高级政治犯之后 ,康熙帝把他从以前居住的 豪华宫殿——毓庆宫赶出来 ,给他安排了一个新的住处 ——咸安宫。咸安宫虽说豪 华程度不如毓庆宫,但是都 在紫禁城里面,条件也不是 很差。康熙帝专门派人关照 允礽,把他隔离起来,让他 既不能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又生活无忧。康熙帝希望允 礽能在咸安宫里老老实实待 着,别再给自己惹麻烦。 雍正帝继位之后,不放 心让废太子住在皇宫里,从 政治需要出发又给允礽搬了 一次家,把他从咸安宫踢到 景山继续监禁,允礽最后病 逝于景山禁所。 允礽病逝,雍正帝虽然 内心窃喜,但是为了减少政 治压力,表面工作还是要做 的。由于允礽生前是废太子 ,没有爵位,礼部不知道按 照什么样的标准安排后事。 雍正帝马上下令,要求礼部 按照宗室最高爵位和硕亲王 的规格为允礽安排后事。为 了表示自己对二哥的情义, 雍正帝还临时客串了一次职 业风水师,亲自为允礽挑选 出殡的日子。 雍正帝把允礽的葬礼场 面搞得很大,除了嘱咐允礽 嫡长子弘皙要好好尽孝之外 ,在允礽出殡当天,又从八 旗各旗中抽调了大量人员护 送允礽的灵柩到郑家庄,追 封允礽为和硕理亲王,谥号 为密。雍正帝在允礽出殡之 时表现得很是伤心,哭得是 一把鼻涕一把泪,并且强烈 要求亲自去郑家庄祭奠允礽 。在众臣的三次劝说下,雍 正帝才改变初衷,改在西苑 五龙亭(今北海公园内)哭 祭二阿哥、理密亲王允礽。 按照清朝国制:“亲王丧 ,俟墓院完日发引,期年而 葬。郡王、贝勒五月发引, 七月而葬。贝子、公以下三 月发引,五月而葬。”允礽 作为追封的亲王,按照国制 要一年以后才能最后安葬, 也就是说他的灵柩要一直放 在郑家庄理亲王府。雍正帝 担心有人借尸还魂,从而引 起政治风波,于是把允礽的 灵柩由京城运到昌平郑家庄 ,只安厝了十天。简单地办 完丧礼之后,雍正帝就下令 :“以郑家庄非可久停,亦 虑火烛。蓟州黄花山现有故 福晋石氏暂安放地,移金棺 至彼同屋安奉。拨大人兵丁 护守,俟择日营建墓院衙门 。” 允礽虽然死在景山禁所 ,但是昌平郑家庄却成为他 人生的终点。这是一个很特 殊的历史现象,因为按照清 代的规章制度,为了防止宗 室培植私人政治势力,爱新 觉罗家族宗室诸王、贝勒、 贝子的府邸都必须建在北京 城二环以里,这些宗室王公 死后,灵柩自然要从北京城 里面的府邸运往埋葬地。纵 观整个清朝历史,只有废太 子允礽是个特例,他的灵柩 先是运到昌平郑家庄,再由 郑家庄运到蓟县黄花山亲王 园寝下葬。出现这种特殊历 史现象,还要从郑家庄这座 唯一一座没建在北京城里面 的王府说起。 P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