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论/牛津通识读本

批判理论/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 (美国)斯蒂芬·埃里克·布朗纳|译者:孙晨旭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批判理论/牛津通识读本
ISBN: 978754477655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哲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颠覆性。柏拉图的《申辩 篇》讲述了苏格拉底如何受到雅典公民谴责,被指腐化青 年品行并怀疑神灵。这一控诉是有些道理的。苏格拉底对 传统观念提出了疑问。他使存在已久的信念接受理性的审 视,并对超越既定秩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众所周知的“ 批判理论’’就建立在这一遗产之上。这种新的哲学倾向 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它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对根植于西方文明之中的剥削、压迫和异化发 动了无情的攻击。 批判理论拒绝将自由与任何制度安排或固化的思想体 系联系在一起。它对相互竞争的理论和既有实践形式之中 隐含的假设与意图提出质疑。对于所谓的“长青哲学”, 它并无用处。批判理论坚持认为,思想应当回应不断变化 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实现解放的新的可能性。 批判理论具有跨学科性和独特的实验性,对传统和所有绝 对主张深表怀疑,不仅始终关注事物当下如何,也关注其 可能如何以及应当如何。这种道德要求促使其主要思想家 发展出一系列主题和一种新的批判方法,从而改变了我们 对社会的理解。 批判理论有许多渊源。伊曼努尔·康德认为道德自主 是个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他为批判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理 性的定义和以自由前景面对现实的目标。同时,黑格尔认 为意识是历史的动力,思想与现实问题相关,哲学是“被 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批判理论家学会了从总体着 眼解释特定事物。自由的时刻出现在被奴役者和被剥削者 要求得到承认之时。 康德和黑格尔都体现了源于17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的世界主义和普遍主义假设。他们依靠理性对抗迷信、偏 见、暴行和制度性权威的专断行使。他们还对美学所表达 的人文希望、宗教的救赎期许以及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 新思路进行了思索。青年卡尔·马克思以其有关人类解放 的乌托邦思想走得更远。 批判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熔炉中构想出来的。 但其代表人物从一开始便对经济决定论、历史阶段论和关 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宿命观不以为然。他们关心的 与其说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不如说是社会的政 治和文化“上层建筑”。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属于一种不同 的类型。相比于其系统主张、对异化和物化的关注、与启 蒙理想的复杂关系、乌托邦要素、对意识形态作用的重视 以及抵制个体畸变的承诺,他们更着重强调的是其批判方 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柯尔施和格 奥尔格·卢卡奇构想批判理论时,这一系列主题构成了它 的核心内容。两位思想家为批判计划提供了框架,随后社 会研究所,或者说“法兰克福学派”便以此而闻名。 其主要成员包括以精通音乐和哲学而扬名的西奥多 ·W.阿多诺,他从1928年开始与研究所合作,却在十年后 才成为正式成员;天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他从 1930年开始为期九年的合作;在许多领域才华横溢的哲学 家赫伯特·马尔库塞,1933年加盟:这些思想家中最具创 造力的瓦尔特·本雅明,从未正式成为一分子;于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