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能力培养课(行动)/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课
作者简介
杜兴东,任职于北京某教育机构,是一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多年对孩子一对一的辅导与培训中,积累了大量的解决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经验,也储备了实战的案例。曾写作图书《经典心理测试1000例》《气场实用修炼手册》《不身累的做法,不心累的活法》《父母不可不读的心理学》。
内容简介
自己做一个决定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从小到大,从日常生活、交 友、学习、报考 专业、工作,甚至恋爱,都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和 安排。他们或者 依赖,或者无奈。然而,真正的杰出青少年,应勇敢 地自己做一个 决定。 在《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这本书中,有这样 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9年8月,有一位叫李鸣的考生以总分659分的 高分考取了北 京大学。在报考专业一栏中,李鸣填的是生命科学。 李鸣之所以填生命科学,是北京大学的潘教授唤 醒了他对生命科 学的热爱。 那是他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李鸣参加全国青少年 生命科学夏令营。 在那里,他邂逅了北大著名生物学家潘教授,潘教授 送给他一本自己 的书——《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书的扉页 上写着一段意味深 长的话:“如果哪一种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了呼 吸,就意味着地球 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将悄然逝去,我们的 子孙也就失去了 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 阻止这种情况的 发生!”潘教授的话如同火种般点燃了李鸣对生命科 学的热情,激发了 李鸣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考上北大生命科学系成了李 鸣高中3年的奋斗 目标。 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 候,他傻了!录 取他的不是北大生命科学系,而是北大无线电电子学 系。原来是他的 母亲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热门的专业,她知道事先和 儿子商量肯定行 不通,便偷偷地到教育局修改了档案。这样的打击对 李鸣来说是残酷 的,它粉碎了李鸣几年来的梦想。绝望的李鸣伤心地 大哭了一场,他 扔了通知书,一再表态第二年要接着考。一直到临近 开学的前几天, 李鸣还在坚持己见。面对这种情况,整个家都慌了手 脚,最后李鸣的 母亲哭着求他去北大报到。李鸣妥协了,他带着一种 无可言说的遗憾, 来到了北大。 然而,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求学的过程成了李 鸣从未有过的痛 苦经历,他的学习成绩曾一度出现不及格。刚开始李 鸣还将希望寄托 于转系,然而当他得知北大对转系的学生有一个最基 本的要求,就是 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必须都及格时,他再度绝望了。 由于发奋学习,李鸣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大 有起色,但他还 是选择了退学重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想象,他的 这个决定对他的 父母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但这次李鸣没有妥协 ,主意已定,他 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再做父母的木偶。一年后 ,李鸣以某省有 史以来高考的最高分_703分,摘取了当年该省高考 状元的桂冠,考 入清华大学。 李鸣的故事告诉我们:学着自己做一个决定,是 青少年走向成熟、 独立的必由之路。 打开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 杰出者的身上具有许多种优良品质——勇敢、忠 诚、创新、进取, 当然独立也是这些品格中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如果 一个依赖于他人 的人也会获得成功的话,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很多民 族为独立而战了。 没有独立做前提,成功也许只是个假设。独立性格是 成功者的必备条 件,历史既然如此证明,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独立习 惯的养成,对一 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一个 青年人若想成就 事业,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有一位学术界知名的学者曾告诫青年学生们: “如果你过分依赖别人,那你便会上当,因为你 不能分辨别人的话 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而你对于别人的动机也就茫 然不知。” 如果你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那就应该是个品格独 立的人,首先你 就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 P2-3